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百年榮光正向YOUNG

全國勞模許敏老師:“我的職責就是教好書、育好人”

人民網記者董志雯
2025年05月15日10:41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為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上海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激蕩實干力量,書寫奮斗榮光,激勵廣大勞動者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即日起,楊浦區總工會、人民網上海推出“百年榮光正向YOUNG”——勞模先進話百年奮斗歷程系列主題宣傳,為楊浦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凝聚職工力量、接續奮斗精神。

“我在控江中學已經教書33年了,能在熱愛的學校和崗位上,始終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是幸運的,是難得的。”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上海市控江中學教師許敏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受邀赴京參加表彰活動。

在許敏的名字前,有眾多的頭銜和榮譽:正高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然而,他喜歡這樣介紹自己:“您好,我是控江中學數學教師許敏。”

“我的職責就是教好書、育好人”

“我是一名教師,我的職責就是教好書、育好人。” 這是許敏對自己職業的朴素理解,也是他始終堅守的信念。

許敏說,他的學生生涯大多數的時間是在控江中學學習。考上大學后,他立志當一名人民教師。1992年,畢業后,他便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在母校的三尺講台上,一站就是33年。

如何讓枯燥乏味的數理科學走進學生的心田?

許敏在數學教學上有獨到的見解和鮮明的特色。同一個年級、同一本教材,他的教案每年都會變化。不受以往的經驗約束,他將每一年的教學經歷,化為下一輪的教改營養,不斷與時俱進,嘗試更好的新方法,以適應新的學生和新的教育改革發展形勢。

許敏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夯實基礎過程中提高數學素質和學習能力﹔他努力探索“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中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過程,通過挖掘數學概念深刻的內涵,努力培養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連續十余載作為楊浦區“勞模講師團”核心成員,無償輔導困難家庭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許敏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題,堅持師生共同探究數學問題。他用妙趣橫生的問題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創造。同時鼓勵學生敢問——敢於把自己的疑問表達出來﹔會問——合理猜想、縝密思維,不盲目提問題﹔善問——自覺地發現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形成新的知識。

“我的想法就是盡力讓學生喜歡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許敏說。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講台,許敏在一日日、一年年中辛勤躬身耕耘,孜孜以求春風常拂、桃李芬芳。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

33年間,許敏沿用恩師曾容老師的教學思想“三個什麼”,這是他數學課必問的,從推導到創新,都在這三個“什麼”之間。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許敏認為,在教學實踐中,他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

“我現在的教學方式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許敏介紹道。過去,他採用的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他意識到,學生需要更多的參與和互動。因此,他逐漸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許敏還注重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他通過生動形象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例如,在講解函數時,他用“從二樓到一樓的管道”來比喻函數的對應關系,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中理解數學知識。

“這種轉變是時代的需要。”許敏說。他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都發生了變化,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教育環境。

“做老師不僅要把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科素養的培養,這樣對學生而言才有收獲,這種收獲不僅是成績上的,更多的對他下階段和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起作用。”許敏這樣理解“教師”兩個字的含義。

“把老前輩們的好思想、好傳統延續下去”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許敏以“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為楷模,積極傳承弘揚新時代教育家精神,創建上海市勞模創新工作室,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帶教,推動教學質量提升。

“青年教師的教案,他會將修改意見一絲不苟地寫在紙上,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從教案結構到其中的內容細節,甚至小到標點符號,他都會反復推敲。”學校裡的年輕教師對許敏贊許不已。

許敏積極帶教校內教師,所帶教的王偉葉、丁昶欣、伍楊超等教師在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學工作中表現突出﹔從2010年至今,許敏擔任楊浦區第一、二、三、四屆“中學數學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五十六位來自區域內的初、高中的數學教師跟隨他研討、開課、聽課,在他的培育下成長為一批又一批年輕名師。

“我的做法就是把老前輩們言傳身教給我的好思想、好傳統盡可能再延續下去。”也期待在這之后,有更多的新的教師能繼續講下去。

“勞模精神就是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工會是教師成長的重要支持。”許敏說,“工會不僅在教師的職業發展上提供了幫助,還在教師的思想成長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工會組織的各種活動,教師們能夠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連續十余載,許敏作為楊浦區“勞模講師團”核心成員,無償輔導困難家庭學生。

“工會在服務好勞模的同時,也為我們奉獻社會搭建平台,營造勞動光榮的良好氛圍。十余年來於漪老師、陳小英老師的精神一直激勵我成長,能為愛讀書的貧困家庭孩子出一份力,這是一名教師應盡的責任。”

許敏的故事,是眾多教育一線教師的縮影。在楊浦這片熱土上,各行各業的勞模工匠不斷涌現。

他用33年的堅守和熱愛,詮釋了新時代勞模精神的深刻內涵。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為年輕一代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組織給予我一個又一個榮譽,正是一次次肯定了我要以‘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這24字作為追求的決心。”

“勞模精神就是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許敏寄語道,勞模精神並不是高不可攀,而是體現在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楊浦區總工會供圖)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