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美育浸潤社區,定海路街道開展第二屆文明生活節文明嘉年華

2025年05月19日09:54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5月19日電(記者董志雯)當社區遇上博物館,會碰撞出怎樣的奇妙火花?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定海路街道第二屆文明生活節文明嘉年華活動給出答案,一場社區美育與文明建設相互交融的文化盛宴活力上演。此次活動以“美yu定海﹒文明同行”為主題,與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聯動共建,館社攜手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場獨一無二的文化體驗。

活動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拉開帷幕。尋“美”定海行動回顧環節,通過精彩的圖文視頻,生動展現了街道在美育和文明建設中的堅實步伐。為期一個月的美育探索主題活動從工業美、生活美、生態美、人文美、藝術美、科創美六大板塊為居民們提供了豐富的美育場景,共計發放“尋美打卡護照”300余本,收集美育心願100余條、打卡照片近500張,眾多居民集齊全部互動體驗獲得專屬自己的美育印章和定海冰箱貼。這些亮眼的數據,凝聚著居民們滿滿的熱情。“拿著打卡護照穿梭在定海的大街小巷,才發現原來身邊藏著這麼多美好的角落。無論是工業大機器的厚重歷史,還是社區生活裡的溫馨場景,亦或是科創園區的前沿創新,每一處打卡點都讓我重新認識了定海這片土地。”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說道。

廣播劇《蝶變的定海,我們的鄉愁》帶領大家回溯定海的發展軌跡,喚醒濃濃的鄉愁記憶﹔情景劇《紅領巾帶你行走楊浦濱江》別出心裁,一位專業講師帶領著五位“紅領巾”,以獨特視角展現楊浦濱江的動人風光,在寓教於樂中傳播文明理念﹔表演結束后街道向六位表演者頒發“復興說”特約講師和紅領巾講解員聘書,希望他們能繼續做好文明精神的傳播者,“復興說”是定海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為傳承紅色基因,傳播文明新風,展現煥新定海成果推出的品牌項目﹔浦江學堂小朋友們的少兒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娃》,用稚嫩而有力的聲音傳遞著愛國情懷。

儀式上,街道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設立了“社區大美育實踐基地”,為社區美育搭建了更廣闊的平台。同時,《博物新知﹒社區美育課堂》館社聯合美育系列課程正式亮相。系列課程以“讓文物活起來,讓美育零距離”的理念,將博物館資源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美育教育實踐。長期在寒暑假期間推出面向社區親子家庭的研學項目,結合展覽專場導覽、研學手冊學習及傳統手工技藝體驗多項活動為一體,讓孩子們在“學中樂,樂中學”。此外,博物館還將定期開展“文物進社區”活動,選取館藏精品,走進定海社區,為居民們講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並配以相關的延展性活動體驗,讓豐富的館藏資源持續“出圈”,讓博物館美育真正走進居民生活日常,實現“人人都是文化傳承者,處處都是美育大課堂”的美好圖景。

儀式最后,在博物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親子家庭開啟了充滿探索與驚喜的博物館參觀之旅。孩子們穿梭在歷史與文化的長河中,通過一件件珍貴展品,了解中國新聞出版的發展脈絡,在心中種下美與文明的種子。

定海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中,“文明畫筆繪承諾”打卡牆吸引了眾多居民,大家紛紛寫下對文明生活的承諾,“愛護社區環境,從我做起”“文明出行,遵守交規”“文明交流,傳遞溫暖”…… 一句句質朴的話語,承載著大家對文明生活的向往,也讓文明理念在互動中更加深入人心。

“社區美育悅生活”環節設置了多項手工體驗活動。麥稈畫區域,在區級傳承人陳奇榮的指導下,親子家庭一起動手,用麥稈復刻出館藏文物稻草人的形象,非遺與文物的碰撞,讓孩子們在親手制作中體會古代智慧的別樣魅力﹔紙燈制作作為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特色活動,彩紙在大家手中翻轉、折疊,逐漸變成一盞盞融入了博物館相關的文化元素的造型紙燈,點亮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植物標本區域將美育與科普完美融合,親子家庭們在標本制作過程中,了解各種植物的結構和生長習性,既提升了動手能力,又增長了知識。

本次定海路街道文明嘉年華活動,通過與轄區文博場所深度合作,將美育與社區生活、美育與文明建設緊密結合,打造了一個充滿藝術氣息與人文關懷的美好家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定海路街道將繼續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持續拓展美育實踐的深度與廣度,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讓美育之花綻放在社區生活的每個角落。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