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綠化市容局負責人:年底2.1萬個垃圾投放點微更新

市綠化市容局負責人做客“民生訪談”
年底2.1萬個垃圾投放點微更新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郜紅建昨天做客“2025上海民生訪談”,就公眾關心的上海國際花展、上海國際光影節、生活垃圾分類、搭建帳篷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光影節9月中下旬舉辦
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各座公園接待游客近52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6%,客流最大的5月2日,全市公園接待游客138萬人次,創下歷史紀錄。紀錄背后,正在舉行的上海國際花展是重要推手。
郜紅建介紹,截至5月5日,上海花展各主會場、分會場接待市民游客超過782萬人次,和去年上海國際花展同期客流相比增長5.2倍。其中,黃浦主會場客流量達350萬人次,帶動區域商業銷售額提升近19%﹔浦東分會場客流量達329萬人次,帶動區域商業銷售額提升12.4%,徐匯、奉賢、臨港等分會場客流量和商業銷售額也都有不同程度增長,體現了全城辦展、花展與商旅文體融合在促進消費、提振經濟上的顯著作用。
今年上海綠化市容行業的全城盛事,除了上海國際花展,還有上海國際光影節。
以“穿越光年”為主題的首屆上海國際光影節去年9月19日開幕,為期一個月的節日吸引國內外游客1620多萬人次,帶動相關消費超過38億元,成為國內目前規模最大、覆蓋區域最廣、活動最豐富、傳播力最強的公益性光影文化藝術活動。
第二屆上海國際光影節定於今年9月中下旬舉辦,持續一個月。“不僅能看到光影,還可以購物、旅游、參加體育賽事,光影節將繼續聯動商旅文體,把‘光影+’做大做強。”郜紅建表示,上海支持市場主體開發“光影體驗券”,在徐家匯、南京東路、南京西路等重要商圈培育“光影夜市”,推動與周邊商旅文體關聯的票根經濟,讓美輪美奐的光影催生多個夜間消費集聚區。
據透露,綠化市容部門已與久事、攜程、上港集團等單位開發“追光尋影,體驗上海”的線路,策劃“光影節+旅游節”等聯名文創,並打造“光影+二次元”等新消費場景,還將聯合上海ATP1000大師賽、FISE世界巡回賽上海站等重要賽事,組織網球大師、極限運動明星選手等體驗上海迷人的夜色。
引導合理搭設帳篷
上海持續增加生態空間供給,越來越多市民游客以進入公園綠地搭設帳篷的方式來親近享受自然,帳篷的使用和相關安全問題引發高度關注。
“搭好帳篷也是一門科學,既要滿足公眾享受生態的需求,又要有序規范,找到最大公約數。”郜紅建表示,上海將在出台《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以及《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細則》的基礎上,根據公園綠地場地條件、客流量等特征進一步優化相關指引和規定。例如,大客流期間,對天幕等安全隱患較大的帳篷的數量、密度和大小採取限制性管控措施,非高峰時段則適當放寬限制。
歸根到底,搭設帳篷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共治問題。郜紅建表示,相關文件方案進一步細化的過程中,將繼續邀請多方面的代表圍繞哪裡能搭建帳篷、搭什麼樣的帳篷等核心問題貢獻“金點子”,更好地引導市民游客合理地搭設帳篷、享受自然。
優化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有些市民睡個懶覺起來,發現垃圾沒有地方放了,有沒有可能放寬扔垃圾的時間?這種需求需要重視。”郜紅建表示,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在全市范圍內試行了“節假日投放模式”,各個小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盡可能延長投放點位開放時間,具備條件的,24小時開放,或從早上開放到晚間。
像這樣的優化舉措,將涉及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方方面面,上海正在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重點之一就是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和環境的更新優化。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19年實施前后,大多數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都經歷過一輪改造以適應垃圾分類新的要求,但五六年高強度使用下來,這些投放點已顯露“疲態”。到今年底,上海將累計實施2.1萬個投放點的微更新,並推進1100個垃圾分類精品小區的建設。具體微更新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加裝除臭設備、改造洗手池、設置非直接接觸式投放口等。
緊挨著小區投放環節的垃圾清運環節也有麻煩事,尤其是垃圾車行駛及清運過程中發出噪音和異味的問題。郜紅建表示,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兩種途徑來解決:一是合理設置收運作業時間,避開特別容易影響居民生活的時段﹔二是研發新技術、新設備,比如用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在車輛關鍵部位加裝膠條等,降低垃圾車作業時的聲音。目前,上海綠化市容部門已排摸了100個擾民問題較突出的點位,開展集中治理,其中10個點位已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陳璽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