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創教育基地寒假公益研學啟動,為青少年科學教育做“加法”
寒假裡,中小學生可以去哪裡開拓視野?上海市科創教育指導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百家上海市學生(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的名稱、地址、聯系人和聯系電話,供學生和家長選擇並預約,走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單位,了解科技前沿探索的動向和成果。
教育部辦公廳本月印發《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要求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更加重視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聚焦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育學生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更加關注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
近年來,上海市科創教育指導委員會為科學教育做“加法”,評審和命名了100家以上學生(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推動一批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園區向中小學生開放,傳播前沿科技信息和成果,並引導學生以基地為平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北斗導航基地、C919大飛機……科研人員帶孩子們走進這些“大國重器”場所,在他們的心田撒下科技創新種子。
今年寒假,市科創委依據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要求,推出了“上海科創教育基地2024學年寒假公益研學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基地與學校、家庭的聯動,豐富和拓展本市中小學生的寒假生活,促進中小學生科創綜合素養的提升。市科創委要求各家科創教育基地在寒假期間開展不少於一次活動,同時要加強和規范活動管理,做好學生報名、課程質量、安全教育、活動宣傳和活動總結等工作,不斷提高研學活動質量。
上海光源等一批科研機構已成為上海市學生(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
一些上海科創教育基地還將邀請兩院院士,為青少年做科學講座,並推薦相關書目。此前,多位院士參與的《上海科創教育經典導讀》已在“上海科創委”“許蜜桃”等微信公眾號上線,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推薦的書是《聞雁集》,這本多位學者講述人生經歷和感悟的合集與朱美芳產生了共鳴。“秉持熱愛、堅持、忘我的科創精神,這是我從閱讀中提煉出的‘六字真經’。”朱美芳說,“書中的師友在名師大家的引領下、感染下成長為精英,如今又在個人不懈的努力下,培養著國家未來人才。青少年可以從閱讀中感悟到:為人上要尊師重道、謙善真誠,治學上要格物窮理、精益求精,做事上要心系國家、勇於擔當、敢為善為。”
《癌症·真相:醫生也在讀》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丁健推薦的科普書。在他看來,科研工作承載著為人類謀福利的崇高使命,投身科研工作的人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受過嚴格的技能訓練,還要有團隊協作精神。“在科創道路上難免會遭遇失敗和挫折,強大的心理承受力與持續創新的動力對科學家來說也很重要。”
作為知名藥學家,丁健希望青少年看一些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科普書籍,長大后為攻克癌症貢獻中國力量。“相信通過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癌症將逐漸被控制為一種可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