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上海兩會觀察:進入新階段,再拓新天地
5萬億!1月15日,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式上,上海市市長龔正宣布:2024年,上海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市經濟規模進入了5萬億元以上的新階段。
“成績來之不易,繼續奮力一跳,全力以赴開新局拼經濟。”在團組審議中,市人大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表示新的一年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推動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再拓新天地、再上新台階。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參加浦東新區代表團審議。陳正寶攝
“風浪越大,越是要堅定辦好自己的事”
經濟規模進入了新階段,對於2025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速,上海再次確定了5%左右的目標。
“關鍵在於信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展改革處(統計處)處長吳群峰代表說,“去年,受國際形勢影響,臨港遇到了一些階段性壓力,個別產業下滑,但新的動能也在集聚,集成電路、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業勢頭良好。面對挑戰,更要堅定信心、主動作為。‘風浪越大,越是要堅定辦好自己的事’。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干、繼續拼,推動臨港新片區在制度創新、產業發展上取得新突破。”
辦好自己的事,需要因地制宜,深耕細分賽道。最近,為高端品牌菲格拉慕在靜安開設博物館做好對接,是靜安區委副書記、區長翟磊代表正在抓的一項工作。“百年老品牌的到來,用行動表達了他們對中國市場、對上海城市的信心,我們必須抓住機會。”翟磊說。
辦好自己的事,需要擴大內需,大力提振消費。如何更好激發消費潛能?“要以金融之力促進消費活力。”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董俊峰代表說,“一場古埃及文明大展,帶動了上海博物館周邊購物消費金額環比提升11%。我們願意充分發揮在支付數據方面的優勢,通過數據賦能,更有針對性地助力擴大內需,激發消費活力。”
既擴內需,又穩外需。同樣談及提振消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代表將目光放在了外籍人士來華游上。“當前,外籍游客周五下班來上海成為新風尚,怎麼讓他們從‘頭回客’變成‘回頭客’?”汪泓建議深入挖掘上海文化、旅游資源,打造精品路線,同時進一步優化支付便利化、加強外語導游隊伍建設,不斷提升上海在全球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辦好自己的事,離不開各界合力。交通銀行業務總監兼上海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涂宏代表表示,“2025年,我們將進一步匯聚境內境外、本地外地的信貸、資金、外匯、股權投資、科技等資源,更好支持上海經濟社會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人大代表們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既看總量,也看發展的結構和質量。
一組數據引人矚目:2024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57.9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
浦東金橋智能網聯汽車數字系統。巨雲鵬攝
“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創新的強勁驅動。”15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列席開幕式后發出感慨。“報告中,科技創新的篇幅不小、舉措不少,從中看到了上海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決心。”黃勇平說,“目前,我國‘0到1’的創新不少,‘1到10’的創新轉化存在瓶頸,期待上海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上為全國再作表率。”
船到中流浪更急。當前,上海已進入深度轉型階段。去年底召開的上海市委六次全會提出,要找准培育新動能、更新舊動能的突破點,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突破點在哪?
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代表給出了一個答案:“在徐匯區,大院大所大校很多。去年一年,瞄准人工智能、區塊鏈、合成生物、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徐匯建了19家高質量孵化器。”曹立強介紹,通過“騰籠換鳥”,徐匯將靠近大院大所大校周邊的低效用地空間騰挪出來,政府給政策,導入鏈主企業、社會資本以及大院大所大校,由科技經理人來辦高質量孵化器,通過區院合作、各方參與,很多成果實現了就地轉化。
楊浦的答案寫向了“數字經濟”。去年1-11月,楊浦區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約佔全市五分之一。如何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動能?在楊浦區代表團的審議現場,上海上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呂奕昊代表感觸頗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經濟著墨不少,我們聽了都很振奮。數字經濟是上海未來非常重要的驅動力,過去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果。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賦能上海城市經濟轉型,今后需要凝聚更多的合力。”
發展高端制造業是上海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沈波代表既為上海“培育壯大大飛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部署感到振奮,也為人才而苦惱。“大飛機是技術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產業。現在有些年輕人才,引得來卻留不住。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針對年輕人最關心的住房、子女就學等問題,出台一些好辦法。”沈波建議。
對新興產業人才的焦慮,上海莉莉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睿代表也感同身受。“一方面,‘有人沒活干’﹔另一方面,‘有活沒人干’。當前,新興產業的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產業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中高端和國際化人才依然緊缺。”胡睿建議,進一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能效,“建議提高教育供給與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推動高等院校與企業建立起更具深度的校企聯合、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創新也需要得到合理回報。”以創新藥為例,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積宗代表帶來相關建議。“如何鼓勵創新藥研發?迫切需要解決創新藥合理回報的問題。”李積宗認為,商業保險對創新藥有一定支持,但還遠遠不夠,建議形成創新藥商業保險與基本醫保、補充醫保、個人經費、醫療救助互相補充銜接的創新藥保險新模式。
錨定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細看《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上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導向鮮明、成就斐然。
——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深入開展,157項改革任務有序推進,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達103家﹔
——臨港新片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80”條基本完成,全國首創制度性創新案例累計達70個﹔
——滬蘇湖高鐵建成運營,虹橋海外發展服務中心揭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合作深入推進﹔
……
上海黃浦江兩岸。王初攝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胡睿代表以自身員工舉例,認為上海在吸引境外高端人才來滬就業上仍有提升空間。“建議探索在重點領域允許外籍人才‘來了再找工作’的新機制,提高証件辦理效率,整合資源、健全機制,解決語言、托育、就醫等外籍人才生活必要的關鍵小事,讓他們來得了、留得住。”胡睿說。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迫切需要搭建數字化底座。”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研究部總經理丁嵩冰代表認為,航運的關鍵在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丁嵩冰建議,進一步提高航運貿易效率,以航運大數據為抓手,加快形成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商業化案例,促進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
上海現有各類持牌金融機構1000多家,如何進一步吸引優質國際金融要素?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靜安支行行長吳愛華代表認為,要持續擴大金融開放,比如,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加強與國際上其他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推動上海金融市場開放與創新。
開放,不隻停留在規劃,更落在一個個具體企業。涉外法律服務長期以來是企業“走出去”的短板。“服務企業‘走出去’,上海做了不少工作,今后還需要形成更大合力、付出長期努力。”上海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吳堅代表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協同合作,通過創設基金等方式,進一步整合力量,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保障。
服務企業“走出去”,不是“一送了之”,企業出海遇到糾紛怎麼辦?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庄菁雄代表建議盡快完善國際化糾紛仲裁機制,出台相關規定,明確爭議解決中心的職能、管轄范圍和仲裁規則,完善仲裁員隊伍建設、調解以及仲裁裁決執行保障等方面內容,為企業出海爭議解決提供明確法律依據。
“大力發揚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奮力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15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代表在參加浦東新區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這是對浦東的期待,也是對全市的期待。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干字當頭、加力奮進,必將開拓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片新天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