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當虛擬主播、和機器人猜拳……今年寒假校外科技體驗充滿AI元素

2025年01月23日15:22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剪刀石頭布,第一次和機器人玩猜拳,我贏了!”……今年寒假,“遨游數字世界”科技冬令營在普陀區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曹楊校區一樓大廳舉辦。“開發我的數字分身”互動體驗活動中,小伙伴們和機器人玩起“剪刀石頭布”游戲。“動作捕捉虛擬台”前,屏幕上的“骨架”跟隨玩猜拳的同學,每個關節都對得特別准,識別到出拳手指的數量,機器人也隨機出拳。

記者發現,今年寒假滬上校外科技類活動中,不少體驗活動充滿AI元素,帶著同學們遨游數字世界,使更多青少年在創造和操控虛擬角色的過程中,體驗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

為什麼寫了一段文字,機器人就可以表演出來?在“文字驅動分身站”,小伙伴們被屏幕上動感十足的動畫機器人表演吸引。前滾翻、后滾翻,側滾翻、側手翻,扣球……哪怕是比較抽象的動作,隻要想讓機器人做,都可以通過指令讓它完成。同學們先用中文寫出動作指令,老師協助翻譯成英文,屏幕上的機器人由此做出相關動作。據介紹,機器人表演的原理是先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理解指令,再由深度學習和動作生成合成相關數據,最后實現實時動作動畫和動作映射。

學生跟著節拍,玩得很嗨。

好玩的“數字人樂隊”中,小伙伴們跟隨不同的音樂舞動。當揮手的幅度變大時,樂器的演奏就會變得更激烈。“數字人樂隊”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背景音樂,比如:吉他、架子鼓等樂器或和弦等。真光小學五年級學生高宸軒對人工智能很感興趣,跟著節拍玩得很嗨。“我在校外學過編程,這裡的體驗活動能參與更多實踐。”高宸軒說。

混合現實競技場是人氣最高的體驗站。“再來一次,我想再來一次……”真光小學三年級學生王佩芩第一次接觸人工智能,直呼好玩。通過讓智能機器先識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手指動作,隨后,學生便可參與到游戲中。不同於一般的電子游戲,以健康方式探索運用數字技術,避免孩子沉迷不良數字娛樂。

在數字人演播廳,屏幕上是虛擬人物,卻能傳遞逼真的神情﹔在元宇宙攝影棚,還原了逼真的面部細節﹔在時間旅行者區域,“虛擬自畫像”可以看到自己以前和未來的樣貌,在拼接五官時看不到任何縫隙﹔“情緒魔法鏡”的背后,涉及前沿科學技術﹔數字造夢師裡,圖畫可以跟隨屏幕前的自己動起來……

借助世界頂尖動畫娛樂公司開發專業數字人生成工具包,由普陀區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策劃的“遨游數字世界”科技冬令營“我的數字分身”共有12個游園項目,聚焦AI前沿科技,涵蓋了數字分身相關的多種技術,如AI算法、VR、AR等,盡可能呈現數字分身的技術全貌。小伙伴們分組輪流參與,體驗數字分身的生成、虛擬世界探索、語音驅動互動、動作捕捉映射等,通過充分實踐操作,感受數字世界的無限魅力。目前,參與體驗活動的學生主要是小學四年級到初中六年級學生,由大學生志願者講解。科技冬令營體驗活動將在寒假持續開展。

去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上海市推進實施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開展學生人工智能整體素養提升行動,鼓勵中小學融合高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科技企業等各方優勢與資源,依托人工智能校外教育基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提升活動。

普陀區是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試驗區。如何為青少年搭建全面接觸數字技術的平台,引導青少年以積極健康方式探索運用數字技術,激發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體驗活動中,學生接觸並了解這些新興技術,培養數字素養和創新意識,更好地理解未來科技和社會趨勢,同時對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交融產生更深的認知,以‘結識數字世界的我’,全方位感受數字技術的魅力。”普陀區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主任徐蓓娜說。

(責編:沐一帆、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