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美食為何成消化道“殺手” 這些人群要注意
秋季美食為何成消化道“殺手”
秋風起,蟹腳痒。大閘蟹成了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大家開懷痛飲、大快朵頤,然而,有時就可能樂極生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近日就接診了這樣的病例。秋季的時令美食究竟有哪些需要警惕的健康隱患?記者採訪了主任醫師陸紅、主治醫師蘇文雨。
吃蟹惹上重症胰腺炎
40歲的陳先生上周五參加了一場同學聚會,晚餐時品嘗了陽澄湖大閘蟹。當晚回到家后,他覺得上腹部隱隱作痛,還有些惡心的感覺。到了半夜,陳先生覺得腹痛越來越劇烈,連吃的食物也吐了出來。周六一早,他便捂著肚子焦急地前往仁濟醫院消化科門診,經過一番檢查,他被診斷為急性胰腺炎,需收住醫院。
陳先生的妻子一下子蒙了,昨天還好好的,幾隻螃蟹威力這麼凶猛?陸紅解釋:“患者本身肥胖還有膽囊結石,昨晚又進食較多的大閘蟹,並攝入了酒精,多重因素加速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我消化。患者CT顯示,進展到重症胰腺炎了。”所幸,陳先生快速被收入仁濟消化科病房,通過禁食、抗感染、止痛、抑酶及補液等對症治療,病情漸趨穩定。
節日后發病人數增多
陸紅介紹,急性胰腺炎是由胰酶異常激活導致胰腺自身及周圍器官產生消化作用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症反應為主要特征,甚至可引發多臟器功能障礙。急性胰腺炎的年發病率為13—45人/10萬人,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根據嚴重程度,急性胰腺炎可分為輕症、中重症和重症。多數胰腺炎是輕症,經過對症支持治療1至2周會康復,而重症胰腺炎病情進展迅速,需要緊急處理。
陸紅說,急性胰腺炎的誘發因素通常為暴飲暴食、高脂肪飲食等,往往在節日后發病人數增多,因此也被稱為“節日病”。“臨床症狀嚴重時應立即就醫,通過病史、臨床症狀、查體、實驗室檢查等手段,一般可快速確診。”
據介紹,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狀是突然發作的持續性上腹部疼痛,常向后背放射,可伴有惡心、嘔吐、腹脹及發熱等,嘔吐后疼痛不緩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伴有低血壓或休克,合並多臟器功能障礙,死亡率較高。
“像陳先生這樣的人群,屬於胰腺炎的高危人群之一。”蘇文雨說,有膽道疾病者、高脂血症者、長期酗酒者、經常暴飲暴食且喜好辛辣刺激食物者、既往有胰腺炎發作史者、糖尿病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等尤其應注意。(記者 黃楊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