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居民參與式規劃,“自治共治議事廳”誕生
殷行街道工農二村第一居民區開魯路286弄小區,由5幢16層高樓組成。每棟樓一樓大廳有30平方米的空間,以往卻長期被居民的電動自行車佔滿。有些居民更是習慣了推著電瓶車上下電梯,將車輛停放在樓道走廊,大大增加火災發生幾率,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如何將電動自行車“請”出大樓,從源頭解決樓道停車充電問題?殷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石海軍在一線調研走訪時,以楊浦區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攻堅行動為契機,結合“四百”大走訪,帶領居委干部、黨員、志願者、樓組長、居民代表和業委會共同開展意見征集工作。
如今,“自治共治議事廳”自治項目順利開展,將一樓大廳亂停放的電瓶車進行清理,把空出的30平方米空間改造成了一個可供居民議事、活動的場所。
黨建引領聚合力
探索居民參與式規劃
要讓改造得以順利推行,必須確保其合法性,並收獲居民們的認可。居委會動員樓棟內的黨員、樓組長、志願者,對個別不理解的居民進行勸解,同時依托“三駕馬車”多次召開居民座談會,傾聽居民關於新增充電車棚選址的意見建議。
座談會上,居民代表文先生提出,286弄2號樓和4號樓、935弄3號樓和5號樓旁邊都有些閑置的“邊角料”綠地。於是,小區“三駕馬車”立刻進行實地走訪,考慮將閑置空地加以利用。這幾塊綠地分別位於小區出入口、垃圾廂房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面積加起來約120平方米。同時,這些地方相對遠離居民樓,能有效化解“鄰避效應”。經過進一步協商討論,改造地點敲定,得到了居民們的支持。
讓居民成“當家人”
補植增綠有妙招
“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經過一個月的緊張施工,車棚正式投入使用,新增120個充電插口,近240個停車位,基本解決了大半居民的燃眉之急。在改造過程中,黨總支牽頭成立電動車棚管理小組,建立了“發現-勸阻-報告”機制。同時,小區還發起“電動車棚自治管理居民公約”征集,讓居民共同商討制定,鼓勵居民組成志願小組,加強日常巡查與勸阻,為后期車棚良性運轉打下基礎。
由於新建車棚佔用了部分綠地,為了不影響小區整體綠化環境,在改造工作完成后,居民區黨總支召集“三駕馬車”和居民代表開展關於補植增綠的專題議事會。最終,在街道綠化市容管理所的指導下,小區聽取居民代表王阿姨的建議,分別在四棟樓牆體上、小區的圍牆上科學補種凌霄、薔薇、月季等30余株爬藤花卉,實現立體綠化,補種面積約為400平方米。同時,小區協調物業和居民志願者們一起定期開展澆水剪枝、補種補栽等后期維護工作。先前一位不滿綠化被佔用而投訴的業主也因此化解了心結,帶頭組建起車棚安全巡查“小分隊”,幫助居委會及時發現問題。
優化空間“聚民心”
打造自治共治議事廳
為進一步鞏固電動自行車不進樓、不入戶的整治成果,防止回潮,同時滿足居民自治共治議事的需求,激發居民們參與社區治理的活力,居委會以開展自治項目為抓手,對高層住宅電動自行車被“請”出后一樓空余門廳等公共部位,引導居民開展“自治共治議事廳”的建設工作。首先,帶動居民共同對一樓空間進行美化布置,制定議事規則,展現孝道文化,引導鄰裡和睦,弘揚傳統美德﹔其次,引導居民向議事廳捐贈桌凳、記錄本、筆等必要設施和物資﹔最后,組織居民在議事廳開展“睦鄰美食節”、消防演習等活動,促進鄰裡和諧。
自治共治議事廳的設立和運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方面,這樣做能有效防止電動自行車入樓入戶的返潮﹔另一方面,解決了居民們長期以來的議事需求,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表達意見、交流思想的平台。同時,通過議事廳的議事活動,居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區治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增強了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更促進了鄰裡之間的和睦相處和互幫互助,營造了良好的社區氛圍。讓居民從圍著小家“自轉”變為繞著社區“公轉”,有效發揮居民自治作用,為社區的自治共治添磚加瓦。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