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有你們在,我們就放心了!抗台期間崇明基層黨員關愛服務群眾兩三事

2024年09月16日17:08 |
小字號

台風來襲,風雨交加,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貼心細致的關懷和服務最溫暖人心。崇明基層黨員干部付出真心和汗水,與群眾一起共抗風雨,等待天空放晴。

漁船漁民得到妥善安置

“師傅,你這纜繩磨損得有點厲害,要馬上換。船也一定要固定好。”“台風要來了,馬上撤離。”從收到台風藍色預警開始,陳家鎮奚家港漁業村黨支部書記張敏與班子成員、支部黨員組成巡邏小隊,24小時不間斷在港口開展漁船歸港、勸離漁民等工作。至9月14日晚,漁業村96艘漁船和外來20艘漁船已全部進港,安置本村和外省市船員、漁民1062人。

漁船進港后,最關鍵的一步是固定纜繩。“這次的台風比較厲害,因此我們給歸港船隻上了多重保險。”張敏說,緊靠碼頭的漁船,要上前纜、后纜、倒纜進行固定,往外數第2、3、4檔的船,要加上岸纜﹔最外檔的船還要加上隔江纜。這樣一來,每十幾艘船就能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整體,抗風浪的能力會明顯提高。僅是幫助漁民固定纜繩,就花了一天半時間。“一艘船都不能漏,安全最重要。”張敏說。

勸離漁民也是個大工程。漁業村的村干部和本村的漁民經常打交道,彼此之間十分熟悉,勸說過程就比較順利。“村裡平時對我們挺關心的,經常來看看,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配合工作是應該的。”一位船老大說。有個別的外來漁民剛開始不是很配合,但經過與其屬地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也都及時下船,到安置點休息。

有事找村干部就對了

群眾有事第一時間找到村裡,這是把村干部當“自家人”。9月16日上午,橫沙鄉增產村村委會的電話鈴響個不停,村干部和工作人員正忙著接聽群眾來電,協助解決斷電、房屋受損、道路清理等情況。這時,一個步履蹣跚的身影出現在大門口。

“這不是施老伯嗎?這風大雨大的,您怎麼來村裡了?”村黨總支書記徐鳳民立即上前,詢問施老伯情況。“我在家裡聽著風聲雨聲,心裡慌得很,總覺得胸口悶悶的,想來找你們幫忙量個血壓看看。”81歲的施老伯說。

工作人員馬上拿出血壓儀,幫施老伯量了血壓,儀器顯示數據正常。“這次的台風動靜比較大,施老伯可能受到一點驚嚇。”於是,村委工作人員給施老伯倒了杯水,扶他坐下,安撫他的情緒。“台風很快就過去了,您可以在這裡先坐會兒,我們陪你聊聊天。”在眾人安撫下,施老伯很快平復了情緒,起身打算回家。“謝謝你們,我好很多了,回去了。”

“我送您回去吧,外面還在刮風下雨。”考慮到安全問題,班子成員黃雯君快步上前,把施老伯扶進車裡,直到把他送回家到屋裡坐下,又查看了門窗是否關緊,叮囑了幾句才離開。

雖然施老伯的事看上去“很小”,但徐鳳民說:“群眾事無小事,細節處的關心很重要。”

結局圓滿的小插曲

9月15日晚9點,堡鎮堡港村黨總支書記王立峰終於鬆了口氣。因為他和村干部趕在台風到來之前,成功將一對母子轉移到村委會附近的賓館住下。這是個有點小曲折的故事。

“這次台風是75年來登陸上海最強的台風,威力很大。你們這個房子,經不住大風大雨。聽我的,去安置點吧。”王立峰苦口婆心地勸,還是沒能說動對方。

一個也不能落下,這是安全底線。台風臨近前一晚,王立峰和村干部再次來到這對母子的住處上門勸說。78歲的母親被村干部的真誠打動,終於道出心中的顧慮:走動不便,對陌生的環境有點害怕,而且兒子還有視力障礙。

“他們的情況有點特殊,需要再作安排。”王立峰聯系到村委會附近的一家賓館,溝通安置事宜,得到全力支持。“我們打算把你們轉移到賓館,安排一個標准間住下,那裡有獨立衛生間、空調,比我們村委會要安靜,進出也比較安全。”王立峰的這個安排,很快讓這對母子打消了顧慮。當晚9點,這對母子被成功轉移到位。王立峰還囑咐賓館工作人員,要照顧好這對母子。

第二天一早,王立峰委派村干部上門給母子送早飯。肉包子、紅棗饅頭、茶葉蛋、豆漿,吃著熱騰騰的早飯,母子倆很是感動:“昨晚睡得很好,謝謝你們的幫助。”

除了做好人員避險轉移工作外,王立峰還帶隊開展日常巡邏。“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奔赴哪裡。”王立峰說。

暖心故事驅散了風雨

“台風天還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居住在向化鎮向宏居民區的朱老伯手捧“愛心餐”,激動地對黨員陸斌說。

朱老伯是一名獨居老人,因病導致行動不便,平時吃飯依靠鎮上的助餐服務。然而受台風“貝碧嘉”影響,這兩天助餐點暫停服務,朱老伯家人又不在身邊,用餐成了難題。黨員陸斌了解到朱老伯的情況后,主動提出為他提供自家燒的“愛心餐”。陸斌烹制了肉沫茄子、蝦、土豆等菜,風雨交加中,親自給朱老伯送上門。

因受台風影響,向宏居民區有多位老人供餐暫停,居委會了解后,第一時間與老人家屬聯系,確保他們及時解決老人用餐問題。對於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確有困難的老人,向宏居委干部發動“星火黨員”等志願者群體,為他們提供特殊時期的“愛心餐”。

在崇明各個村居,暖心故事更是數不勝數。

建設鎮滧東村的高齡老人李振剛、王品蘭一家,所住房屋年久老化,滧東村村干部第一時間聯系組織他們及時轉移避險,並妥善安置在日間照護中心。看著潔白的牆面,疊放整齊的被褥,老人拉著村干部的手,不停地說著“謝謝”。

三星鎮水系發達,民溝眾多,老百姓習慣在水橋邊清洗,三星鎮巡邏人員關注到這一情況,及時勸離在水橋上淘洗的村民。

新村鄉新衛村黨員裘吉欣在台風來臨之前,驅車40公裡,為結對獨居老人提前配好所需各類藥品。

(來源:上海崇明)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