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超聲圖能AI預測胎兒長相?存在信息泄露風險

2024年06月24日17:04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超聲圖能AI預測胎兒長相?

“撞臉”較高,而且存在信息泄露風險

近日,市民朱女士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反映,她在某電商平台付費8.8元下單四維超聲圖AI預測胎兒長相。一開始,她感到商家反饋的生成照片和彩超影像有幾分相似,但當其他寶媽將生成圖分享出來時,她才發現,寶寶們竟然“撞臉”了。當她向賣家申請退費時,商家懷疑其是同行在搞鬼,拒絕退費。

在各大社交、電商平台,搜索“AI預測寶寶長相”等關鍵詞,各類有償或無償的AI預測寶寶長相服務的賬號、小程序等接二連三地出現。這些打著“預測”噱頭的技術服務背后有何套路?

半小時能出4張圖

翻看“AI預測寶寶長相”的帖文可發現,由於涉及胎兒的面部特征,需要提供的照片多數是四維的超聲檢查圖片。而一般孕婦拍攝四維彩超的時間是孕20至26周,主要是為了看清肢體、五官等是否健全。

6月18日,記者用“四維AI照片預測”等關鍵詞搜索主流購物平台,排名第一的商家24小時內已有69人購買該服務,成交20000多單。多數都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在詳情頁面,賣家將四維圖、出生圖和AI繪畫圖進行了比對。記者注意到,許多四維圖展現的畫面信息模糊不全,甚至沒有正面的五官信息。

一家售價8.8元的店鋪客服介紹,隻要發送1張寶寶的三維、四維或五維圖給客服,等待10余分鐘就可生成4張AI圖。記者詢問是用何種技術預測,對方表示,用的是“m j”,即Midjourney制圖工具。在另一家售價9.9元的店鋪,客服則表示必須要四維照片,AI模型將會輸出4張出生長相預測結果,但不願意透露AI模型的名稱。

一家主打AI繪畫的店鋪單次售價高達26.9元。客服聲稱,他們的AI預測是高清深度還原,區別於普通還原,不是一鍵生成,更不是網圖或者素材圖,生成的照片五官特征明顯,結合多項“黑科技”,相似度可以高達80%,因而制作流程煩瑣,速度慢。“需要人工修復加軟件,遇到一張胎兒角度不正的圖,耗時需要1個小時以上。”

從買家的反饋看,認為相似度高的買家,晒出的嬰兒圖片臉型大多圓潤,多數都是閉著眼睛、嘴巴緊閉的狀態。加之毛發稀少,或戴著帽子,判斷像不像主要取決於鼻子、人中。也有買家表達了不滿意,認為“撞臉”過高,“一鍵套用模板”“像是隨便找的網圖”。有買家直言“B超和AI圖完全沒關系,拿捏我們這些准媽媽的好奇心行騙”。對此,商家多以“預測本來就是講究可能性,沒有絕對的事情”來回應。

提防隱私泄露

實際上,Midjourney是美國一個工作室研發的AI制圖工具,官方中文版仍在內測。

商家聲稱的“制作成本高,定價低”也同樣存疑。實際上,Midjourney在海外提供多種訂閱選擇,月費從10美元起步。用戶可在網頁端進行創作,無需安裝程序。用戶將彩超圖拖進網頁后,輸入關於生成結果的描述詞,比如國籍、眼睛、皮膚、臉型、穿著、裝飾物等,網頁就會根據詞義快速生成一張四宮格的圖片,還可以多次修改、生成。

寶媽們從社交平台、社群或者私立醫院廣告中了解到該服務后,進而上傳超聲診斷報告獲取AI圖片。有社交平台、應用軟件上線了“四維AI預測寶寶長相”的拍攝功能,要求用戶將超聲診斷報告放在攝像頭前,露出孕婦的名稱、年齡、檢測時間、幼兒生物信息。多款主打免費預測的小程序中,用戶授權查看廣告后才能獲得免費生成的資格。有的還誘導用戶充值成為會員,獲得快速生成結果的權限。更有甚者,如一款“寶寶長相預測助手”還要求提供嬰兒父母的人臉信息。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新宇認為,利用超聲影像預測胎兒長相屬於娛樂屬性更強的應用。商家正是看中了現實中寶媽對未出生寶寶容貌的期待心理。不過,AI制圖工具是在胎兒超聲影像數據的基礎上,通過輸入的描述詞以及其底層算法邏輯擴散演化生成一張新的圖,這個過程應該理解成一種圖像重繪,而非預測。

浙江理工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郭兵則指出,超聲影像屬於一種私密信息,還可能夾帶有其他個人信息,上傳到公開平台存在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可能導致用戶的隱私信息被應用於各類“精准”營銷,甚至是電信網絡詐騙。(記者 車佳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