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首台磁共振加速器投入臨床 放療猶如有了透視眼
滬上首台磁共振加速器投入臨床
放療猶如有了透視眼
昨天,滬上首台國外進口的磁共振加速器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投入臨床使用,這意味著惡性腫瘤的精准放射治療又添利器。
惡性腫瘤嚴重危害我國居民健康。最新癌情數據顯示,我國年新發惡性腫瘤患者超過482萬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主任章真表示,作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療也被譽為隱形的手術刀。放療通過高能量的放射線照射腫瘤組織,實現殺滅腫瘤的效果。70%的腫瘤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傳統放射治療過程中,用於診斷的影像設備、用於治療的加速器是兩套不同的設備,治療過程中隻能根據治療前繪制的既定“靶區”進行,無法實時看到放射治療過程中的腫瘤及正常組織的影像情況。
“精准放療時代到來后,將影像設備和加速器結合在一台設備上,醫生能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實時觀察腫瘤狀態和周圍組織的運動,引導放射線更精准地照射腫瘤,最大程度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降低並發症的發生。”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夏凡教授說。
據悉,此次投入臨床使用的磁共振加速器是將磁共振和加速器融為一體。憑借高分辨率、無輻射的磁共振成像,實時顯示患者腫瘤病灶的清晰邊界,猶如給放射治療醫生增添了一雙透視眼,可全程監測腫瘤患者的病灶狀態,引導放射線精准治療。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副主任胡偉剛介紹,醫生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放射治療計劃,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精准放療方案,治療過程更方便控制,患者正常組織也保護得更好。
目前該治療系統主要覆蓋頭頸部腫瘤、乳腺癌、肝臟腫瘤、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病種,接下來醫院還將針對軟組織腫瘤、食管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開展探索。與此同時,基於磁共振加速器的系列科學研究(包括基於MRLINAC的一站式自適應放療的臨床應用、MR引導下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前瞻性臨床研究)等也在進行。
據了解,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持續開展探索醫產融合新模式,同時利用人工智能等提升治療水平、優化治療流程,多項醫工交叉研究成果已投入臨床應用,獲得良好治療效果。腫瘤醫院院長虞先濬表示,未來醫院還將持續瞄准國際前沿成果和國家戰略需求,提升以醫學科技創新為驅動的新質生產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不斷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記者 顧泳 通訊員 王廣兆 趙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