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百日咳病例為何增多?專家:有暴露史者可在指導下預防用藥

2024年04月09日10:59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百日咳病例為何增多?

專家:有暴露史者可在指導下預防用藥

一度幾乎絕跡的百日咳,近日成為關注焦點。國家哨點醫院監測數據顯示:三月以來,百日咳病例明顯增加,以往報告病例以嬰幼兒為主,而今學齡兒童也有中招。對部分百日咳兒童病例家人的篩查,發現部分成年人也有感染,症狀輕或者無症狀帶菌。

為何百日咳病例數增多?預防治療有哪些要點?記者就此採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曾玫。

百日咳再現是全球現象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事實上,百日咳從來沒有徹底消除過,2000年以后我國百日咳控制在最低流行水平。自20世紀90年代起,包括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很多地區都出現百日咳再現的情況,這主要與百日咳疫苗不能提供持久的免疫保護有關。

我國自2014年以后報告的百日咳病例數有所增加。曾玫說,以往確診的百日咳病例主要見於嬰幼兒,今年看來,學齡兒童(尤其是6至7歲的小學生)也不少。網絡上說成年人也會得百日咳,確實如此,不過成年人大多症狀不典型或無症狀,成為潛在傳染源。

今年百日咳死亡病例較往年同期有增多,在專家看來,任何傳染病在流行期都會有重症病例出現,出現死亡並非百日咳疾病本身嚴重程度發生變化,死亡病例幾乎發生於3月齡以下尚未接種疫苗的小嬰兒。

“痙咳”是百日咳典型症狀

百日咳顧名思義咳嗽是最典型症狀,患者會出現陣發性痙咳、雞鳴樣吼聲、咳嗽后嘔吐,陣發性咳嗽晚間尤為明顯。同樣是“暴咳”,百日咳與支原體感染有哪些不同?

曾玫說,百日咳發病一周左右進入“痙咳期”,“痙咳期”可以持續數周,有的甚至兩個月,一般不伴有發熱﹔而支原體肺炎通常以發熱、咳嗽起病,發病后3—5天暴咳,發病2周后咳嗽明顯減輕。兩者情況差別還是很大的。

百日咳早診早治很重要。專家認為,一般來說百日咳發病1—2周以內用藥,可以減輕症狀、縮短痙咳期、減少並發症﹔兩周后用藥對症狀減輕作用有限,但仍然可以減少並發症,尤其是對清除帶菌、阻斷百日咳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曾玫表示,“傳染病用藥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減輕症狀,其二是清除帶菌。百日咳病例如果未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療,可持續40天之久,及時用藥就能減少人群中的傳播概率。”

用藥方面,考慮到當前的百日咳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藥率很高,一線用藥以磺胺類藥物為主,但專家強調:“2月齡以下兒童必須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確保磺胺類藥物的安全使用。”專家還提及:一般傳染病感染高峰會持續兩個月左右,預計今年5月份或者6月份以后,百日咳病例會有所減少。

咳嗽2周以上需警惕

提及百日咳的預防,其實與其他呼吸道傳染病預防大同小異。曾玫說,患者戴口罩對於阻斷或者降低傳播至關重要。臨床觀察到,嬰幼兒的傳染源大多是家庭內的成年人,但是成年人感染症狀不典型,往往被忽視。因此,對於出現不明原因咳嗽兩周以上的學齡兒童和成人,要引起警惕,可以前往醫院進行檢測明確病因。目前針對百日咳的篩查應用PCR檢測法,幾小時即可出結果,一旦家庭有人中招,其他密切接觸的成員也可選擇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用藥,防患未然。

據了解,歐美國家於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百日咳再現”現象后,探索並實施學齡兒童、青少年、成人、孕婦加強接種百日咳疫苗的免疫策略,逐漸解決了百日咳再現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與歐美國家在百日咳再現、疫苗應用、免疫策略等多個節點有一些時間差,國家正在探索符合國情的百日咳防控策略,並進行論証和優化。(記者 顧泳)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