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系列微紀錄片《志在上海》第二集已上線!

2024年03月20日11:06 |
小字號

系列微紀錄片《志在上海》

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聯合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人文頻道制作推出的36集系列微紀錄片《志在上海》,2024年3月8日起每周五晚黃金檔登陸紀實人文頻道。第一集《龍年 走在龍騰大道上》已播出。第二集《上海的“號碼百貨”》也已在3月15日播出。

該系列分為“知上海由來”“看城市更新”“建人民城市”“開創新之先”“為全國服務”“與世界牽手”六大版塊,通過“尋訪”+“微故事”的形式呈現上海城市風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溫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採擷方志繁花、瞰見上海繁華,讓更多人從志書中讀懂上海、愛上上海。

上海的“號碼百貨”

上海是中國近代百貨業的發源地。從20世紀初開始,英商惠羅公司在南京東路開設3000平方米的分公司,成為上海最早的綜合百貨商店。此后,先施百貨、永安公司、大新公司、新新公司相繼在南京路上開業,成為上海體量大、設施新、綜合性經營的標志性百貨公司。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為了平抑物價、穩定市場,10月20日坐落在南京東路627號浙江中路口、營業面積僅1000多平方米的上海第一家國營百貨商店——公營上海市日用品公司門市部開業,經營百貨商品3000多種。

1950年5月,日用品公司改組成中國百貨公司華東區公司和中國百貨公司上海市公司。現今還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上海市民會把“市百一店”俗稱為“中百公司”就是源自這裡。當時的華東區公司除領導華東區各省市公司外,負責收購滬產的日用百貨商品調撥全國。市公司負責市內百貨商品的批發、零售和行業管理。

1952年11月,華東區公司的採購供應業務劃出,建立中國百貨公司上海採購供應站,負責滬產日用百貨的採購調撥業務。日用品門市部改為上海市百貨公司第一商店,1953年9月遷入遷至南京東路830號原大新公司店址,更名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

圖片

1953年的國營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上海市百貨公司在商業中心地區建有8個綜合性的“號碼商店”,即:南京東路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淮海路第二百貨商店、平涼路第三百貨商店、長壽路第四百貨商店、東門路第五百貨商店、徐家匯衡山路第六百貨商店、四川北路第七百貨商店、中華路第八百貨商店,在全市百貨零售市場中發揮主導作用。

1956年,永安公司公私合營后,改名為上海第十百貨公司。當年,位於靜安寺的原百樂商場140家商號也一並納入公私合營,建立百樂商場管理處。1966年更名為上海市第九百貨商店。至此,全市一至十的“號碼百貨”序列齊整。

至1978年底,曹家渡、徐家匯、靜安寺、老西門、十六鋪、北站、提籃橋、八埭頭、中山公園、寶山、閔行、石化等22個地區改建和新建商業網點。在新建居民住宅區,陸續建成綜合性百貨商場,有曹楊新村、天山新村、泗塘新村、武寧新村、甘泉新村、鳳城新村、鞍山新村、宜川新村等24座街道新村商場。

1987年,上海商業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按照國務院提出“要大力推行租賃制經營”的精神,市政府制訂租賃經營的若干政策規定,推動租賃制迅速發展。租賃范圍從勞務行業延伸到百貨零售行業。

1987—1988年,第一、第十兩家大型百貨商店改造拉開了上海百貨零售商業設施大規模改造的帷幕。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第一、第十百貨商店設施、環境落后狀況,1987年1月已有70年歷史的市百十店停業改造工程開工。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這座20世紀30年代建成的商業建筑也開始第一次大規模更新改造。同年,根據商業部關於在14個沿海口岸以無息借款方式投資建立“華聯商廈”的指示精神,為加速改造進度,減少銀行貸款,市百十店爭取到商業部撥款1500萬元,更名為上海華聯商廈(現已改名永安百貨),成為商業部在沿海14個開放城市和2個經濟特區組建的橫向經濟聯合體——華聯商廈成員之一。

1988—1989年間,區域性和郊區百貨商店密集建設,形成開業小高峰。1988年12月28日,環龍商場在上海新客站啟用之際同步開張營業。同年,為區別於區百貨公司的中小型商店,市財貿辦批復同意上海市百貨公司徐匯商場(創辦於1977年,原址漕溪北路700號,在大木橋路設有分店)、長風百貨商場(創辦於1985年)分別更名為市第十一百貨商店、市第十二百貨商店。

至此,上海集齊一至十二全部“號碼百貨”,那也是上海國營百貨行業最為輝煌的時期。

圖片

《上海通志》中刊載的“1995年上海市其他大型商店情況表”其中記錄有“號碼百貨”的詳細信息

當然,上海的百貨業發展也並沒有止步於12家百貨商店。隨著1990年浦東的開發開放,第一百貨與日本八佰伴企業合作開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商業零售企業——上海第一八佰伴,開業當天人山人海,單日客流量高達107萬人,創下吉尼斯紀錄,相當於南京路步行街一天的客流量。

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上海的百貨業也開始轉型提升,構筑現代化框架,越來越多的形態和業態出現了。2006年,中國第一家奧特萊斯在上海青浦開業,同時社區百貨、都市百貨、主題百貨紛紛開業,滿足了人們多元化的需求。

隨著2024年春節之后,市百六店的閉店轉型,當年的市百一店到市百十二店,如今隻剩下了2家,即第一百貨和很長時間內被稱作第十百貨的上海永安百貨公司。

上海百貨業近百年的變遷,是上海城市發展的縮影,更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體現,是“為人民服務,不斷革新,勇於嘗試,敢於變革”的勇氣。在百貨商店不斷更新進化的今天,去“逛商場”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物質需求,更是一種精神需求,一種社交屬性。

實體百貨要繼續轉型發展,就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通過一系列聯動與跨界的刺激,更好地喚醒顧客的消費需求。

見面吧,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到實體商場,回歸面對面的交流,發現生活的美好。

圖片

系列微紀錄片《志在上海》

每周五晚19:50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人文頻道播出

紀實人文微信視頻號、“方志上海”微信視頻號

“上海通”網站視頻專欄同步上線

(來源:方志上海)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