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大江東︱優質建議滋養上海團代表警句頻出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謝衛群 沈文敏
2024年03月12日08:59 |
小字號

“把AI訓練成做題家是科技的進步,把人訓練成做題家是教育的落后。”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代表的這個警句一經媒體報道,就在互聯網上引發了廣泛傳播。

一句話影響大不大,不在表達如何新穎,而是人大代表話語背后的關切: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領域和專業越熱門,知識更新速率越快,應對變化挑戰的能力要求越高,但是,“讓做慣廣播操的學生跑馬拉鬆”,定難勝任。“復旦大學的學生應像干細胞那樣具有多方面潛力和高素質潛能,點燃為國家和人類創造未來的雄心,主動塑造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而發現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金力代表說。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11日下午閉幕。會議期間,上海代表團向大會提交議案7件、建議156件,其中,以代表團名義提交議案2件、建議6件。這些建言涉及支持長三角打造成為區域發展共同體、進一步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

在近些年全國兩會上,上海代表團的代表可謂警句頻出。從直斥違法者在資本市場“割韭菜”,到警惕考研“高考化”,這些警句的背后,是上海代表團的代表們與時代同行,沉澱著智慧與責任的議案建議:隻有不回避問題所在,扎實分析原因背景,才能給出有針對性、實操性的建議,為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履好職、盡好責

3月6日下午,上海代表團舉行開放日活動,吸引逾百家中外媒體記者參加。陳正寶攝

創新——“把各地自身優勢變為區域共同發展優勢”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工程結構性能演化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顧祥林代表認為,近年來,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與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連年增長,一大批大科學裝置陸續啟動建設或建成,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顧祥林代表看來,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還要優化資金的使用方式。如作為基礎研究的平台,大科學裝置一般都需要較大規模的投入和較長時間的工程建設,進入運行階段也必須保証穩定性和持續性,從而支撐和實現重大科研目標。當前,在大科學裝置需邊建設邊運維的過程中,對運維方面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經費投入。他說:“要以更靈活的投入方式、更科學的評價體制,調動更多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參與科技研發,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汽車產業正大步進入智能化時代,在原有的機械屬性基礎上,大大增加了科技屬性,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學科、跨領域、深融合、強交叉的復合型特點。”上汽集團零束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懿艷代表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智能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尤為迫切。

“加強跨學科、跨領域、復合型人才培養,培養智能車時代發展所需的技術生力軍。”劉懿艷代表建議,推進車輛工程學科升級為一級交叉學科,加快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實現和其他相關學科的深度融合,建立符合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培養體系。在專業設置、課程設計、教材編寫、實踐安排和師資建設等方面,邀請產業界和學界專家交流、參與及合作,加大產業實踐與高校教學的結合力度。

在代表們看來,激發創新活力,更大范圍內的要素自由流動不可或缺

“區域協調發展,就是要通過不同區域之間加強合作與交流,推動各種生產要素跨行政地區、跨部門和行業實現自由流動,使得不同地區之間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形成一體化發展新優勢。這正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韌性和活力所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代表認為,不同區域之間實現協同協調發展,關鍵需要探索如何在不影響行政區劃的前提下,打破各種有形無形的行政壁壘,實現市場、產業、科技、交通等各方面的一體化合作發展。

權衡代表說,對長三角地區來說,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突破。如在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方面,進一步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發揮各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把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創新資源,結合各自的優勢、特色進行整合,按照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進行戰略布局和空間布局,在區域內形成一個開放的創新網絡。

同時,也要關注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發展動力問題,包括跨區域的創新成本共擔、創新收益分享、發展成果共享等。當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在探索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資金配置和使用機制,嘗試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條件下激勵各方發揮所長,形成發展合力。權衡代表說:“對於整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來說,也應加快探索跨行政區域的財稅分享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實現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把各地自身優勢變為區域共同發展優勢,共拉長板,提升區域發展整體效能。”

中外記者採訪上海代表團開放日活動。張馳攝

開放——“讓全球投資者有更多渠道可以入市”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上海市分行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長金鵬輝代表始終關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次與會提交了多份有關金融方面的建議,涉及反洗錢、銀行法等內容。他還深入闡述了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點:“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是上海‘四大功能’之首。上海最具優勢、最有條件配置的金融資源就是人民幣金融資產,這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最大特色,也是發展基石。

金鵬輝代表分析,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興趣越來越大。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總體比例還偏低,未來增配空間較大。要繼續拓展人民幣“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開放和准入程度,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推出更多包括期貨及期權在內的國際化金融產品,打造中國債券、中國股票、上海金、上海油等以人民幣定價的“上海價格”系列,讓全球投資者有更多渠道可以入市、有更多資產種類可以選擇、有更多工具可以對沖風險,增強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資產意願,吸引全球投資者到上海投資興業,推動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結算、風險管理的中心。

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袁國華代表,提交了關於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擴展OSA賬戶(離岸賬戶)功能、建設離岸金融市場等建議。

袁國華代表認為,建設健全完善的離岸賬戶體系是提供高質量離岸金融服務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發展離岸金融業務的重要試驗窗口。在臨港新片區探索OSA賬戶功能拓展,是上海和中國主動對接高標准國際規則、進一步提升金融中心國際化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但是,目前還面臨相關制度建設滯后、部分監管邊界不清、經營幣種受限、業務范圍狹窄、參與主體有限等“瓶頸”。要積極拓展離岸業務試點范圍,建立健全離岸金融配套法規。

上海代表團的代表們會后交流。張馳攝

法治——“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全國兩會期間,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賈宇代表在接受大江東工作室採訪時表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在賈宇代表看來,復雜的經濟形勢之下,以立法工作完善企業退出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有利於增強經營主體的信心。

如在企業破產領域,我國《企業破產法》於2006年通過后從未進行過修訂,不能完全順應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關於“辦理破產”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的發展要求。各地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積極開展“辦理破產”的創新實踐,但也存在各地做法不盡統一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完成《企業破產法》的修訂,將各地法院有益的實踐探索以法條的形式固定下來,提高法律的確定性。

賈宇代表表示,近年來,上海圍繞企業破產保護,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探索。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下,上海浦東新區法規在完善破產制度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如規定了申請人提名管理人制度,為充分發揮管理人的專業化奠定了制度基礎。上海法院積極探索預重整實踐,為及時拯救尚有運營價值的危困企業提供司法支持﹔積極探索為小微企業提供快捷、簡單、靈活和低成本的破產保護機制,使無生命力的小微企業得以快速清算,助有生命力的小微企業涅槃重生

依據浦東引領區建設意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賦予的立法授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自2021年7月以來先后頒布18部浦東新區法規,在市場准入改革、知識產權保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創制性規定,為浦東大膽試、大膽闖提供了重要支撐。

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完善的機制促落實、保成效,讓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各項任務落下去、實起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謝堅鋼代表說,上海人大將在全國人大的指導下,完善落實中央文件的法治路徑和創新方案,不斷加大浦東新區法規立法力度,更好支持推動浦東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各項措施的落實,為國家更好試制度、探新路。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