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教育| 科技

校園午餐:讓孩子多一種選擇,幸福感就會提升

2023年12月26日17:09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按需取餐、AB套餐、傳統點心、老師陪餐……要重視吃飯中的“食育”

校園午餐:讓孩子多一種選擇,幸福感就會提升

一直以來,校園午餐備受關注。“預制菜”風波后,午餐更是引起社會和家長的重視。最近寒潮來襲,學生在學校裡是否能吃飽、吃好?近日,記者走訪了多所學校調查發現,不少學校正因地制宜地開展嘗試與探索。

按需取餐更有利於光盤

“因為選的菜肴都是自己喜歡吃的,飯也是按需取,不會剩余太多,更容易做到光盤”

11時35分,中國中學食堂二樓開飯了。與學生去食堂吃統一的盒飯不同,這裡的高中部校園午餐是按需取餐。

學校裡的午餐可以自選,給學生帶來了新奇感。高三(1)班學生小顧說:“現在在學校裡吃午餐,變成一件很開心的事!”記者看到,在食堂二樓專門辟出一塊區域,每天午餐6個菜,還有主食、點心、湯品,同樣的菜肴一式兩份,分別放在取餐區域兩側,這樣可以加快學生選菜、取餐的速度。在放菜肴的盛具下端,還有專門的保溫裝置。

同學們排隊拿好餐盤,選取自己想吃的菜,然后根據不同年級、班級劃分的區域入座用餐。“因為選的菜肴都是自己喜歡吃的,飯也是按需取,不會剩余太多,更容易做到光盤。”同學們說。

深海魚餅、紅燒肉圓、南乳鴨根、番茄炒蛋、肉糜粉絲、莜麥菜、三絲炒面、豆沙包、酒釀圓子、蝦皮蘿卜湯……調整后的午餐每天6個菜,葷素搭配,還有米飯、點心等主食以及湯品。

中國中學高中部學生午餐按需取餐,是從這學期開始的。學校之所以大力度調整,是因為同學們在此前的用餐過程中,總感覺學校午餐的菜式太少,有的同學索性就不去食堂用餐了。雖然學校在選取午餐盒飯時,也嘗試推行過大份菜、小份菜兩種不同分量的菜式,但有些女同學胃口很小,每次午餐隻吃一兩口,還是存在較多浪費。這學期開學前,為了盡可能提高學生對校園就餐的滿意度,經過對學生、家長的意見征詢,以及家委會商討,學校多次與供餐單位溝通,決定嘗試採用按需取餐的方式。

記者了解到,調整后的午餐,增加新鮮原材料的品種,食堂當天現場烹飪,烹飪方式不斷創新,增加了菜肴的花式品種,滿足學生口味。像以往學生不太愛吃米飯等主食,如今食堂師傅把饅頭做成花式點心,米飯燒成炒飯,學生就愛吃了。

“午餐時分,哪些菜肴消耗量大,說明孩子們喜歡吃﹔哪些菜肴剩余較多,說明不太受歡迎。”中國中學高中部食堂師傅說,最近食堂新推出的番茄沙司牛肉,孩子們特別愛吃,一個中午陸陸續續要端出來六大盆。對於食堂提供的菜單,學校總務主任每周都會先審核一遍,再由年級組長審核,根據需求量大小,不斷優化菜單。本學期以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比較,同學們最青睞的還是香氣十足的菜肴,比如香酥雞米花這個新品,孩子們特別愛吃。考慮到屬於油炸食品,烹飪時盡量少油少鹽,讓學生吃得健康。對於豆制品之類常規菜,食堂大廚不斷翻花樣。男生普遍愛吃紅燒大排、番茄炒蛋。

“吃多少,取多少,注意用餐禮儀。”記者在食堂宣傳欄上看到“小細節、大文明——校園用餐禮儀”,倡導學生午餐光盤。“在用餐管理過程中,需要不斷精細化調整,讓孩子們喜歡吃、吃自己想吃的,才能不浪費,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校方相關負責人說。

學生午餐採用按需取餐的形式,對校園管理挑戰不小。有無推廣可能?需要克服哪些困難?中國中學副校長王潔認為,首先是場地的挑戰。中國中學的食堂有兩層樓面,全校高中生800多人,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學生錯時用餐,避免擁擠。老師也對學生排隊、取餐、入座一系列的路線有所規劃,讓用餐有序。相對而言,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強,對取餐、用餐禮儀掌握較好。學校還安排了午餐值班老師,進行陪餐與管理。最近,學校還在籌備高中部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希望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對午餐用餐進行管理。隻要各方共同努力,讓學生吃飽、吃好也不是難題。

AB餐選大葷點心翻花樣

“特別期待每周三的加餐小點心,周二晚上讓媽媽在公眾號上看第二天的點心是什麼”

11時40分,建平實驗中學七年級(13)班的學生剛上完體育課,飢腸轆轆的孩子們走進教室,等待期盼已久的午餐時刻。

教室外,裝著餐盒的保溫箱已經就位。班主任薛晨早已等在教室裡,等孩子們一回來就開飯。“開飯了,今天輪到女生先選”,薛老師的話音剛落,40多位學生便按照次序,魚貫而出,選擇自己心儀的餐盒。

“哇哦,今天有最愛的蛋炒飯!A餐有基圍蝦,B餐是雞翅膀。”揭開飯盒,孩子們雀躍不已。“我想吃你的雞翅膀,跟你換可以嗎?”“好呀,沒問題!”一頓午飯,孩子們吃得特別滿足,門口備著用來加飯的飯桶,一下子空了一桶半。

從12月1日起,建平實驗中學的午餐發生變化:原來的統一飯菜變成AB餐供學生選擇。A餐和B餐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大葷”的選擇。一個小小的選擇題,卻給了孩子們大大的期待。原來,在之前的配餐中,老師們發現,孩子們有時候可以光盤,有時候卻剩下不少。有些孩子不吃海鮮,有些學生又不愛吃牛肉,怎麼辦?

建平實驗中學校長魏瀾想到這樣一個辦法:飛機上選餐的時候,可以選牛肉飯或者雞肉飯。簡單的兩種選擇,就可以滿足大多數乘客的需求。“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自助餐,但我們學校有2700名學生,場地有限,學生需要在教室裡就餐。所以我們就想到AB餐的方案。”魏瀾說,學生午餐費為15元,在不增加午餐費的前提下,更改每天餐盒裡的“大葷”,盡量讓學生多一種選擇。學校要求食堂分開准備,比如:海鮮和肉類、禽類分開,盡量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愛的食物。看起來只是A餐和B餐的區別,但午餐流程需要重新排定。負責食堂供餐的農信公司非常支持,在和校方幾次溝通后,對整個午餐流程進行優化:增加場地備餐,增加人手准備飯盒。

“哇,今天有餛飩吃!”“是油煎餛飩!”“上次的燒賣也好吃。”“我更喜歡上周的蔥油拌面!”……開飯了,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拿到餐盤,興奮不已。今天的餐盤裡除了炒蝦仁、番茄炒蛋、菜飯外,還有油煎餛飩。老師們發現,孩子們的光盤率更高了。

從這學期起,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午餐有了“新花樣”:每周三的午餐,都會有一道上海的傳統小點心。從9月份起,小籠包、蒸餃、燒賣、龍蝦片、麻球、粢飯糕、蔥油拌面、豆漿、橘紅糕等上海小囡常見的小點心,輪番進入孩子們的餐盤。

“中國小囡中國胃”,暑假裡,學校就開始策劃這份不一樣的菜單,讓孩子們平日午餐吃不到的點心翻點“小花樣”。第一次嘗試,從每周三的午餐開始。第一道小點心蒸餃出爐了。負責這項工作的老師包瀅蕾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狼吞虎咽,三下兩下就把蒸餃吃完了。從那時候開始,孩子們開始期待每周三的午餐,因為每周都有不一樣的“好吃的”等著他們。有些他們見過,有些他們還沒有嘗過。二(3)班王怡琳同學說:“每周三的加餐小點心我特別期待,周二晚上我都會讓媽媽在公眾號上看菜單告訴我明天的點心是什麼,這些小點心我都很喜歡吃,有的是以前品嘗過的,有的還從來沒吃過,印象最深的、我最喜歡的是上海小吃——煎餛飩,平時吃的餛飩是水煮的,第一次吃煎餛飩,餛飩的外面脆脆的,真好吃!”

師生分享對食物的感受

“其實我A餐B餐都想吃,雖然前一周周末學校會將菜單發布,但我更喜歡開盲盒的感覺”

一次午餐的小小改變,也變成了充滿意義的“食育”課堂。

11月底,當建平實驗中學老師告知孩子們,即將開啟AB餐制時,孩子們特別興奮。但問題又來了:每天每個班級誰選A餐,誰選B餐?

魏瀾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們來解決。全校為了這件事特意開了班會課。方案五花八門:在事先知曉AB餐內容的情況下,有的班級決定按照“女士優先”的原則,讓女同學先選﹔有的班級按照學號輪流選﹔還有的班級決定“開盲盒”,這樣就更值得期待了……七(13)班的洪逸萱選的是A餐,吃的是基圍蝦。“其實我A餐B餐都想吃,雖然前一周周末學校會將菜單發布在公眾號上,但我更喜歡每天‘開盲盒’的感覺。”“現在的午餐讓我多了一次選擇。”學生丁楚嚴說,自己比較喜歡吃炒飯和炸雞腿,所以比較期待這個套餐,然后做出選擇。

12月1日,負責學生午餐工作的老師陳雅菊在陪餐日志上寫下這樣一段話:“今天是我校實行AB餐的第一天,孩子們對午餐非常滿意,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光盤孩子佔絕大多數,選餐盒時也井然有序,紀律很好,給孩子們點贊!”“實行AB餐半個月后,學生的光盤率明顯增加,孩子們基本上都能吃好吃飽。”魏瀾說,讓孩子們多一種選擇,他們就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幸福感也會提升。

前不久,盧灣一中心小學的食堂准備了橘紅糕。和其他點心相比,孩子們對這個小點心略顯陌生。吃完午餐,陪餐的班主任老師請孩子們描述一下剛才吃的小點心。“甜甜的很好吃,但又不是特別甜。”“糯糯的,很滑。”“有一點金橘的味道。”班主任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囡,她告訴學生:“這個是老師小時候最愛吃的橘紅糕。它用糯米和金橘做的,是我們平日裡的小零食。”吃完點心和老師們聊聊天,分享一下對食物的感受,也成為每周三的小小“儀式”。

一周一道傳統點心,不僅為了讓孩子們吃得好、吃得開心,也有它特別的意義。“我們想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自己家鄉的美食。”包瀅蕾說:“這個學期,我們就從上海小囡飯桌上常見的美食開始,制定了一個學期的菜單,每天都不重復,到下學期,我們准備把長三角的美食引進來,隻要是食堂可以實現的,都讓孩子們見識一下。”她說,學校有點心的“排班表”,配餐的班主任老師會提早根據這周的點心做好准備,和孩子們交流味道,了解食物的起源。除了品嘗之外,這個特別的“食育”課堂也會繼續下去。(記者 許沁 龔潔芸)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