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上海出品"盡展大唐和傳統文化之美 揭創作密碼

2023年07月10日11:35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長安三萬裡》導演接受記者專訪,揭開史詩畫卷背后的創作密碼

“上海出品”盡展大唐和傳統文化之美

上海出品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前天上映,作為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開篇之作,影片取材自中國唐代歷史,通過大詩人高適、李白等人的傳奇故事,為觀眾展現出大唐的雄渾氣魄以及唐詩傳承千年的經典魅力。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昨日21時35分19秒,《長安三萬裡》票房破2億元。影片如何通過中國頂級動畫制作技術,在大銀幕展現盛世大唐之美和傳統文化之美?影片導演鄒靖、謝君偉前天接受記者專訪時揭開史詩畫卷背后的創作密碼。

全片高潮在《將進酒》段落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在電影《長安三萬裡》中,一共出現了48首詩詞,大部分都是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也被網友稱作全片中最大的文化彩蛋。在高適軍帳的桌案上擺放著唐代殷璠編選的盛唐詩選本《河岳英靈集》,王維、孟浩然、王昌齡、李白、高適等人的作品都收錄其中,這些詩歌和詩人在電影中以不同的形式登場,串聯起全片的盛唐氣象。在影片結尾,高適和小書童一問一答書中的精彩詩句,小書童撓著頭說,這麼多詩人裡,自己最喜歡的還是李白,這也是現實中導演給出的答案。

鄒靖、謝君偉都喜歡唐詩,最喜歡的詩人都是李白。用動畫電影的視覺語言來呈現詩中意境,讓觀眾對熟知的文字作品產生新的感悟是最大挑戰。

鄒靖介紹,48首詩詞在影片中的呈現方式分為幾類,真正用視覺語言展現意境的其實隻有三處:崔顥的《黃鶴樓》、高適的《燕歌行》和李白的《將進酒》。其他詩詞或是直接由片中的人物說出,比如李白與高適喝酒談天時,吟出高適的“寂寞向秋草,悲風千裡來”﹔或者向觀眾展現這些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出這些詩詞的。比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在追逐孟浩然遠去的船隻時,看到海天相接的景色,心中有感而發。

為展現這些詩詞,創作團隊一開始就有整體的謀篇布局。“對《黃鶴樓》和《燕歌行》的意境展現,我們點到為止,目的是希望全片的高潮發生在《將進酒》段落,因為這首詩是中華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鄒靖介紹,電影希望通過對《將進酒》的呈現,讓觀眾進入李白的精神世界。為此,動畫中設計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時潑酒成浪,然后仙鶴飛起,載著影片中不同的詩人,也帶著觀眾一起進入恍如幻境的景象中,看到銀河與黃河兩者相接,看到宮闕裡的仙人與李白撞杯、豪飲,在恣意汪洋中飛向九重天,到最后,落到現實中“萬古愁”的李白面容上。

“我們整個團隊持續用了將近兩年時間制作這個段落。”鄒靖回憶,這是全片中最困難的地方,他們從解讀詩詞入手,到討論用何種方式呈現,再進行細致的技術性測試,光是一個和銀河交互的鏡頭就做了半年多。

如何在電影中吟出這些古詩詞,是配音的一大難點。“我們不想讓人物有在舞台上念詩的感覺,但用生活化的語言去讀也很奇怪,為此,我們找到了一種中間的狀態。它帶有一點朗誦,又有一點自然、生活的東西,配合調度、表演、畫面、音樂等形成一種新的節奏。”謝君偉說。

詩在,書在,長安就在

《長安三萬裡》講述安史之亂爆發后數年,吐蕃大軍攻打西南,大唐節度使高適交戰不利,長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適向監軍太監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一生往事。在高適的回憶中,也引出王維、杜甫、李龜年、常建、孟浩然、賀知章、張旭、崔宗之、哥舒翰、郭子儀等唐代群賢,以及潼關之戰、安史之亂等歷史事件。如何呈現眾多盛唐群英,是另一大挑戰。“在劇本研發階段,影片結構是一個巨大的難點。”鄒靖介紹,創作團隊最終找到的解決方式是圍繞唐代詩人堅持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李白、高適的情誼,以這兩大主題串聯各個事件。

影片中群星璀璨,細細看來,這些人大多是不得志的。比如李白、高適在揚州邂逅的裴十二,盡管劍術超群,但身為女子在當時空有才華卻報國無門。她的哀愁在片中被刻畫得非常細膩。“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老年將軍哥舒翰第二次登場時已是古稀之年,拖著半身不遂的軀體在潼關接到出關的命令。讓他痛苦和糾結的不僅是自己可能會戰死,而是出了潼關,長安就守不住了。“片中很多角色都需要面對生死,包括著墨不多的郭子儀在內。我們用堅韌追求理想的這條線把他們貫穿起來。”鄒靖說。

正因如此,《長安三萬裡》感動了許多成年觀眾,有人說,電影的情緒共鳴主打中年人,主人公高適的人生經歷尤為引人共鳴。謝君偉同樣如此。盡管詩人中他最喜歡李白,拍完電影后,他對高適的了解更深入了,“我更想做一個像高適那樣的人”。

鄒靖坦言,《長安三萬裡》在主角選擇上,經歷了從李白到高適的過程。“作為‘新文化’的開篇,我們想要展現中國文化的瑰寶,起初想到的就是自信、包容的唐代,想到唐代就會想到詩詞,想到詩人,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李白。”但當大家深入創作細節時發現,李白並不容易讓人代入,他是一個比較瀟洒、浪漫的天才,跟普通人不一樣。而且,電影不希望做成《李白傳》,而是展現大唐璀璨群星以及整個時代發展和文化氛圍,需要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

誰是這個合適的人?翻了史書,他們發現高適不僅和李白年齡相仿,有著共游經歷和詩文贈答,而且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很獨特,“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正如電影中所展現的,他的前半生並不順利,但他堅持追求理想,晚年時獲得重大機遇終成大器,這樣的人生和境遇很容易讓如今在逆境中奮斗、逐夢的普通人產生代入感。

在鄒靖看來,高適有著特殊的堅持和信念,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小人物”,但他是一個普通人。“影片中李白如水、如風,是一個自由、浪漫的天才,飄忽難以捉摸。高適如同岩石和不滅的火焰,有時候我們很多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會被磨平棱角,或是自暴自棄,但他一直在堅持,這樣優秀的品質是可以和李白相媲美的。”

為呈現影片的文化氣質,創作團隊查閱了很多唐代的古畫、古籍、出土文物等,從中尋找靈感。很多觀眾發現,電影中的人物造型並非動漫中流行的“九頭身”,而是上身長、下身短的狀態。謝君偉介紹,為了還原大唐風貌,影片在人物造型上採用了唐俑的形態。“唐俑上半身茁壯,下半身比較短,是因為當時的人非常自信,他們認為這樣的造型更能凸顯人自信、從容的氣質。”

影片中,每一個人何時出生、何時去世等大事嚴格按照歷史記錄展開,但在歷史記錄的空白處展開大膽藝術想象。鄒靖舉例,相扑是唐朝流行的運動,有記載大部分唐朝人都會相扑,因此在電影中設定李白為相扑高手,用幾場相扑串聯李白和高適一生的友情。從初遇時,青年李白、高適神採奕奕、充滿朝氣地比拼,到中年之后,兩個衰老的身體坦誠較量,令人唏噓。影片結尾時,高適大敗吐蕃軍,其謀略也化用自當年李白教給他的相扑技巧。“我們希望在大的史實框架下,通過藝術性創作,讓這些人物有血有肉,更吸引觀眾。”鄒靖說。

“詩在,書在,長安就在。”《長安三萬裡》片尾畫卷中出現了眾多與長安有關的詩,由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用不同的方言朗誦出來。鄒靖介紹,《長安三萬裡》中的長安不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長安,而是一個意象化的長安。“‘長安三萬裡’,其實就是理想的三萬裡,是那些詩人和理想的距離,也是我們和理想的距離。長安,其實就是我們對理想的追求。當那幅畫卷展開,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人開始念出這些詩詞時,我們想表現的是,這些詩詞是蘊含在中國人血液裡的,無論是哪個地方,哪個民族,說什麼樣方言的人,都受到這些詩詞的影響和熏陶。”

(記者 鐘菡)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