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滬上街拍②:陽性增多,公交、餐飲怎樣了?“放開了,慢慢都會好起來”
自12月13日零時起,上海除特殊場所外不再要求掃碼,人們的出行更方便了。但是,最近一周,奧密克戎病毒來勢洶洶,上海一些市民“中招”變陽。人們十分關切,在上海,乘坐出租車、地鐵、高鐵出行的市民多嗎?餐飲小店生意還好嗎?攤販還出不出攤?且看大江東工作室街拍、走訪。
地點一:出租車、網約車:空載現象多了些,一天大約少賺200元
15日中午,仁濟醫院門口,空車出租車排隊等乘客。王麗穎、夏悅超攝
12月14-15日中午,仁濟醫院、腫瘤醫院附近。搭乘網約車時,司機表示:最近乘單量有點少,此前一天可賺700元/天左右,現在減到500元/天,空車時間多了。
腫瘤醫院門口,不少行人和騎車的人路過,但門口停靠的長長一列出租車卻無人問津。
14日晚18時許,浦東新區張楊路。車流平緩,平時堵車時段,未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
不過,有司機師傅表示:因人而異,有人害怕乘坐地鐵感染,就不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會選擇搭乘網約車和出租車。
15日晚18時30分,張楊路上的車流
地點二:地鐵站:昨日客流總量比上周同期減少150多萬人次,高峰時段人依然較多
12月14日下午16時,商城路地鐵站。原本提醒乘客亮碼的標識牌已經撤去。巨幅的“場所碼”雖貼在牆上,乘客們視而不見,匆匆走過。此時未到晚高峰,地鐵裡客流量不多。、
商城路地鐵站進站口,乘客正在進站。
“應該是擔心聚集引發感染,這幾天坐地鐵的人少了一些。”站台上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申通集團提供了近日地鐵網絡客流量顯示:本周三(12月14日)上海地鐵總客流為848.3萬人次,而上周三(12月7日)為1001.3萬人次,同期減少150多萬人次。
18時30分,下班晚高峰來臨,地鐵內乘客明顯大大增多。所有座位已坐滿。
18時30分的地鐵2號線一景
有乘客表示:“往常這時不大會有座位,現在還好。不少人害怕感染,所以就不來坐地鐵了。”所有乘客都戴好了口罩,有人手裡還拿著酒精噴霧。
雖然不再掃碼,但防疫意識仍不可鬆懈,地鐵仍按照《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規定,定期開展消毒。
地鐵工作人員在開展消毒作業。
地點三:上海虹橋站:旅客人數環比增長超過六成
帶著口罩,拖著行李箱,上海多個火車站人流量明顯多了很多。
“我是回杭州的。”虹橋站內,手提電腦包李先生告訴記者:家在杭州,但工作地點在上海,雙城生活多年,這三年雖有疫情,但此前一段時間出行並沒受多大影響。但最近因病毒傳播力變強,跨省出行不方便,他也沒法繼續高鐵出行了。
“感謝國家及時調整政策,現在長三角一體化了,像我這樣兩地跑的人很多。對於放開的政策,我舉雙手贊成。”李先生說。
上海虹橋高鐵站內,已是人頭攢動。
“網上談百次,不如見面談一次。”去安徽談生意的劉先生笑說:“前幾天我公司老板就飛到國外找訂單了。訂單簽好,就輪到我跑安徽的工廠去抓生產。現在防控政策優化,大家勁頭足,要把落下的都搶回來。”
當前,鐵路上海站通勤、商務客流穩步回升。鐵路上海站提供的數據顯示:12月8日至12月12日,共發送旅客63.8萬人,已連續5天日均發送旅客超過10萬人,環比增長63.7%。
虹橋高鐵站內,許多乘客正在排隊進站。
隨著客流回升,鐵路上海站也立刻動態調整運力,12月13日起,恢復滬寧、滬杭、甬台溫、川渝、中原、西北等方向列車55列,日常開行列車達到357對。
此外,鐵路上海站還將根據客流實際,精准實施“一日一圖”,通過加開列車、動車組重聯、普速列車加挂車廂等方式適時增加運力。
去旅游的、回老家探親的、出差談生意的……坐高鐵的原因五花八門。雖然戴著口罩,但許多人步履從容。
地點四:商鋪:大家預期的“人頭攢動”景象,現在還沒到來
12月14日19時許,在世紀大道地鐵站附近的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內,各類小吃燈牌閃爍,琳琅滿目,但是街區內人流不多,偶爾見到一些外賣員穿梭其間。
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內一景
一些店內,座位也有空余,都是年輕人為主。“病毒毒性降低了,我們又都打了疫苗,感染了也不怕。”就餐的許先生說。
“食客確實比以前少了一些。” 一家售賣酸辣粉的老板說:“不過我總體是樂觀的,開放了就好。慢慢過了這一段,大家就習慣了,日子就正常了。”
既然食客減少導致線下營業額下降,那就盡力在外賣上挖潛……這是不少商戶的做法。談及未來,商戶們說:“相信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我們靜待春暖花開。”
15日17時的南京東路步行街 王麗穎、夏悅超 攝
地點五:廣場上:跳廣場舞的中老年人變少了
廣場上依然有老年人在鍛煉。王麗穎、夏悅超 攝
12月14日晚19時許,位於世紀大道路旁的空地。一些准備跳廣場舞的民眾開始聚集,但與往日相比少了很多。
地點六:流動商販:可以出攤,但是較難遇到顧客
浦東大道上的商販在擺攤。王麗穎 夏悅超 攝
12月14日晚22時30分左右,浦東大道上依舊有一些流動商販擺起了地攤。但前來吃宵夜的民眾並不多,商販搭建的小棚裡,暫時沒有顧客,隻有兩三位顧客買好宵夜后,迅速離開。
(本文配圖除署名外均為方敏拍攝)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