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滬郊多地發現南美海狸鼠 警惕其泛濫對農業造成危害

2022年11月23日15:05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滬郊多地發現南美海狸鼠

偏愛蓮藕、茭白,警惕其泛濫對農業造成危害

本報訊(記者 陳璽撼)原產於南美洲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一種“大老鼠”——海狸鼠,近年來頻現上海郊野,因其對蓮藕、茭白等水生農作物“情有獨鐘”,讓不少以此為業的種植戶深惡痛絕。但時至今日,對於海狸鼠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多位業內人士呼吁相關部門和單位重視,尤其要警惕其泛濫后可能對上海本地農業造成的危害,以及在公共衛生及生態環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門檻精”惹怒種植戶

“第一次見到是2018年,我在金山呂巷的藕塘觀測越冬水鳥時,無意中發現一窩海狸鼠。”環保志願者姜龍說,此后,海狸鼠高頻出現在他的野生動物觀測活動中。據姜龍記錄,奉賢區的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金海湖、齊賢村,鬆江區的井凌橋村,金山區的姚家村、夾漏村、新新村,浦東新區的蘆潮港公園、南匯東灘濕地等地,均發現海狸鼠,它們出沒的地方主要是河道、池塘、排水溝、水生農作物種植塘等水體及岸邊。今年8月5日21時許,姜龍在南匯新城二環城市公園的一處池塘近距離觀測到3隻黑毛型海狸鼠。

如果說野生動物觀測者對海狸鼠持中立態度的話,鬆江區葉榭鎮一些蓮藕種植戶則對它們“恨之入骨”。據反映,“門檻精”的海狸鼠春天挑嫩的下嘴,愛啃藕芽﹔秋冬季啃食成藕,影響收成﹔一年四季都會筑巢打洞,造成田埂漏水,增加種植戶的維護成本。

竟是“老牌”外來物種

在上海動物園,海狸鼠是常住“居民”。飼養員告訴記者,海狸鼠屬於大型嚙齒動物,成年海狸鼠一般體長50厘米,體重5—10公斤。在圈養環境下,肥碩的海狸鼠甚至可以胖到十幾公斤,它們愛吃谷物、胡蘿卜、山芋等精飼料。

海狸鼠原產於南美洲,棲息在沼澤、湖泊和流動緩慢的溪流邊,特別是在植被茂密、多汁的沿岸區。在野外,它們在軟質泥岸打洞營巢或住在水草筑成的巢窩內,食譜廣泛,以植食性為主,喜歡啃食植物根莖。對上海來說,海狸鼠屬於外來物種,它們相中在上海郊野規模化種植的蓮藕、茭白,也喜歡蘆葦、香蒲等濱岸景觀植物。

對於近年來在上海郊野頻繁現身的海狸鼠的來歷,目前尚無針對性研究,但業內人士普遍懷疑是前些年養殖場“衰落”后的產物。資料顯示,海狸鼠屬於“老牌”外來物種。歐美等多個國家均有超過100年的海狸鼠飼養史。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引進少量海狸鼠,供北京、上海等地的動物園飼養觀賞。海狸鼠在上世紀50年代末大規模引入上海。1962年,上海市畜產進出口公司所屬長興島野牲飼養場作為皮毛獸圈養的海狸鼠已超過1000隻,種鼠還供應給江蘇、江西、四川等省市,帶動當地海狸鼠產業發展。但由於飼養不成規模體系,疾病流行、品種退化、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等原因,海狸鼠養殖業很快降溫。不排除上海現存的海狸鼠是此前養殖場倒閉后放生或逃逸的海狸鼠后代。

具體風險還是未知數

由於缺乏研究,目前海狸鼠在上海的詳細分布、數量及其對本地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都是未知數。資料顯示,在圈養環境下,海狸鼠可常年繁殖,兩年產5胎,胎平均產仔5—6隻,如果任由海狸鼠在郊野繁衍,或許很快就會出現種群數量爆發式增長。

記者從上海動物園了解到,海狸鼠偶爾會對水產品表示出一定興趣,但沒有顯著証據顯示它們會將魚類作為主食。來自環保志願者和種植戶的反饋顯示,野生海狸鼠在上海偏愛水生農作物。僅從這些信息判斷,野生海狸鼠在上海對農業的影響大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或許是我國至今發布的4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沒有海狸鼠的原因。

上海日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建立本地化生物多樣性評估技術規程,細化評價參數、評價基准及數據規范,按照國家要求,開展外來物種入侵等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評價,提出應對策略。

目前讓環保志願者憂慮的是海狸鼠可能對公共衛生造成影響。資料顯示,海狸鼠可攜帶肺炎雙球菌、結核杆菌、鼠疫杆菌等病菌,其野外種群還常暴露在有福壽螺的環境中,加上它們對水生農作物的偏好,這些因素是否會導致病原體傳播,需盡快進行研究。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