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紀元(下)︱未來世界,上海怎樣深度擁抱人工智能?

我們身處一個數字的時代。從2018年上海舉辦第一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來,五年間,人們紛紛感嘆,數字時代新概念錯綜交替,新技術更新衍生,新場景不斷涌現。
五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落地上海的人工智能場景、產業、應用紛繁如絮,敲碎了想象的桎梏。從“AI”到“元宇宙”,我們在嘗試緊追這個時代的同時,不妨緩下腳步,從2018年開始,在上海重新認識一番人工智能。
擊節而歌,未來已來。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系列報道“AI紀元”,在黃浦江畔一窺人工智能之究竟。
未來的城市會是怎般模樣?我們嘗試尋找到一個模型——上海。
為什麼是上海?自2018年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落地起,5年來的種種變化表明,這座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國際化大都市,有絕佳的潛力代表人類走向更深層次的文明。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千行百業實現落地應用。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異軍突起,逐漸引領社會和城市發展建設走向新的未來。虛擬與現實交相輝映,草木磚石與數字算法深度融合。人們現在打造的城市,叫做“智慧城市”,我們不妨用用計算機領域和科幻小說共同喜愛的一個吸睛概念加以形容——“賽博城市”(Cyber City)。
智慧城市通過數據的積累更加“智慧”,站上人工智能風口的上海也將更加“賽博”。我們在5年間收集眾多人工智能應用案例,試著用可觸碰的現實暢想未來。
未來世界,上海還將怎樣深度擁抱人工智能?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現場,未來感十足。主辦方供圖
“賽博城市”,如何在現實中突破想象邊界?
試想,未來的上海,會有多夢幻?
面對城市治理、產業發展以及科技創新,數字科技這雙無形的手,在虛擬世界中澆筑一個底座,再織出一張星羅棋布的網。
日常生活中,心隨所動間,人們或將訂制自己喜好的社區環境﹔無微不至,智能醫生全天候呵護家人健康……城市管理、醫療、教育、住房、交通、公共服務等等囊括其中,隨時響應各種生活需求,7*24小時兜底安全保障。
以上,是一種提升空間無窮大的城市公共服務范式。
這種公共服務模式暢想的出發原點,可尋跡至2018年。
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重點圍繞“城市與人的未來”,突出人工智能產業對城市數字化治理的賦能,凸顯AI進展對百姓生活的改變。
當時,人們基於人工智能的想象還處在依托線上線下平台對各種AI應用場景進行互動性、參與式傳播,人工智能賦能經濟數字化轉型、生活數字化轉型和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等等,不一而足。
但應用場景的爆發式增長,很快到來。
“我們的目標是在上海沒有難辦的事。”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國際AI城市論壇上,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用堅定的語氣結束了自己的主題演講,帶給他底氣的是上海近年來在全國率先實施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以及為此提供重要支撐的人工智能技術。
想象如同蒲公英被微風吹起,一粒粒種子徐徐飄向遠方……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治理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合作團隊共同發布了“軟硬結合”的蒲公英人工智能治理開放平台。
蒲公英人工智能治理開放平台在大會上亮相。主辦方供圖
蒲公英平台可以為智慧醫療、自動駕駛、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重點行業提供行業方案。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薛瀾教授表示:“希望業界同仁能在平台上持續積澱治理創新成果和工具,促進人工智能治理理念的落地,服務提升人工智能治理效率,共促人工智能可信、可持續發展。”
“0”與“1” 組成的數字大網,鏈接起一個又一個人們觸手可及的未來。
智能制造,如何讓企業生產更“聰明”高效?
偌大一間工廠,廠裡空無一人。
自動化控制、互聯網、物聯網、傳感器、機械臂有序組合,雲計算和信息管理系統精密配合,每一道制造工序嚴絲合縫、井井有條。儲物倉庫中貨架高高聳起,上下滑動的提升機、堆垛機在不同貨架間游走,運輸機器人掃描產品信息后錄入系統出庫、入庫,一絲不苟。
這是工業制造智能化的正在進行時,人們稱之為智能制造。但這離未來的人工智能制造,想象力還有大片擴展空間。
未來的智能制造,還需一個大腦。模型疊加模型,多種模式不停演化重構,可以“靈活機動”,甚至“精細重組”。
有些未來的遠景想象,來自古老的東方智慧。星環科技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推出的“星基變”, 就是以用戶場景構建為導向的模塊化產品組合。“星基變”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活字印刷術,通過精細重組體現出模塊化的設計理念,針對不同問題通過形成解決方案,快速應用於不同行業、不同場景。
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說:“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目前它對各個行業的影響,僅是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時代,工業機器的需求加速上升。上海臨港供圖
人工智能時代,對於冰山的全貌,人類更加有欲望進行探索。乃至工業制造,還有更多想象空間。面對突然迸發的靈感,人工智能能否迅速做出反應,為創意繪制藍圖?面對繁雜的數據,人工智能能否瞬間模擬千萬次實驗,得出最具參考價值的結果?
簡言之,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聯袂而來,讓生產制造更加貼近社會和人的需求,保証機器效率和工業精度的同時,將人類大腦的設計思維和感性思考融入一件件冰冷的工業產品。
我們不得不冷靜思考,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究竟幾何?
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榮譽院長、溥淵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倪軍認為,智能時代的到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影響著全球制造業,任何企業都無法回避AI技術。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這樣說,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及不同場景中都應用得越來越多,而且應用的深度越來越深,已經深入到了生產流程中。隻有讓人工智能化有形為無形,深深嵌入到各行各業中,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
智能生活,如何不斷“破圈”解鎖更多可能?
“1000個人眼裡,有1000個元宇宙。”
這是眼下元宇宙定義和觀點糅雜出現的境況,但人們心中清楚,元宇宙的未來究竟在哪裡,還尚未可知。
但我們還是從眼下的現象說起,再放飛想象力不遲。
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同年,一部斯皮爾伯格拍攝的元宇宙電影《頭號玩家》熱映。通過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通過技術和設備為載體創造出另一片世界。
回到國內,人們還在回味《頭號玩家》的時候,騰訊參與了Roblox的1.5億美元G輪融資,2021年3月,Roblox成功登陸紐交所,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做些啥?簡言之就是一個游戲平台,日活用戶超過 5000 萬,大部分是青少年玩家,它並不研發任何一款游戲,用戶即是玩家也是創作者,已有近 700 萬活躍開發者為 Roblox 創造了超過 1800 萬個游戲體驗。
不妨劃個重點:元宇宙時代,智能終端是關鍵。
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八大鎮館之寶”之一,就是一台智能終端。微創醫療展出的這款多臂腔鏡手術機器人更一舉摘下大會最高獎項——SAIL獎。
微創醫療祈願“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手術”。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到底有多神奇?醫生在江蘇,患者在新疆,一場遠程手術就能“隔空”進行。
汽車也成了智能終端。一鍵按下“冬季上班模式”,車輛便可完成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玻璃除霧等11個汽車功能﹔摁下“森林氧吧”,左右展翼門自動打開,主駕副駕座位放倒……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華人運通高合汽車發布了這款全新科技平台“HiPhi Developer”,為行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功能開發思路。
倪大哥用仿生手揮毫潑墨。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倪大哥在9歲那年,不幸被炸藥誤傷,失去了雙上肢手腕以下手掌部分。2017年,倪大哥第一次試用仿生手的原型機,憑借著對肌肉的記憶,剛上手沒多久就能靈活操控假手。
這款仿生手,是商湯科技生態合作伙伴企業BrainCo強腦科技利用腦機接口技術結合人工智能算法研發而成,有著“手隨心動”的靈活性,給不少殘障人士帶去了福音。
以上種種,都是終端。而更多的可能性,正在被不斷創造,從日常生活中逐漸奪取人們的生活慣性。
面向未來,上海又將如何深度擁抱人工智能?
在剛剛閉幕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虛實融合”的元宇宙世界,說來就來了。
“沒有AI構建的底層框架,就沒有迷人的元宇宙上層建筑。”百度集團副總裁袁佛玉認為,無論是對元宇宙有堅定信念的人還是觀望者,都應該理解,元宇宙絕對不是虛無縹緲的賽博空間,它的意義不僅僅在虛擬,恰恰相反,元宇宙真正的意義是建立起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鏈接。
無疑,在人工智能的驅動下,元宇宙與互聯網的融合將帶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和更大產業機遇,也勢必將為上海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數字之都建設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能。
而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所呈現的只是這一切的開端,但足以讓大家對未來正在展開的無界空間和無盡場景,充滿信心並滿懷期待。
面對人工智能打造的未來,您准備好了麼?
相關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