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奮斗者|楊春霞:27年執著堅守 擦亮紅色地標

董志雯

2021年06月28日10:24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有一種信念,是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如一堅守黨旗下的初心誓言﹔有一種堅守,是從一名講解員做起,27年如一日在紅色場館堅守、耕耘與奉獻。她,就是上海市楊浦區紅色文化發展中心(國歌展示館)黨支部書記、主任、館長楊春霞。

國歌展示館黨支部書記、主任、館長楊春霞。

立志俯首文博事業

出生於河南的一個小村庄的楊春霞,1歲時跟著父親舉家隨軍到遼寧省丹東市。她回憶,小時候,父母忙於工作,因為一次意外,家中失火,房屋盡毀,是部隊大院的解放軍帶頭沖進火海,把兄妹倆救出,給予了她第二次生命。當天晚上,被臨時安置在部隊大院黨支部,身上裹著黨員群眾捐助的棉衣被褥,看著房間裡鮮紅的黨旗,溫暖從觸覺到靈魂,感恩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信仰的種子在那一刻深深的扎根在楊春霞心裡。

1994年進入抗美援朝紀念館擔任講解員,從此,在她的心中就立下了這樣的誓言:1994年,她從遼寧大學文博專業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抗美援朝紀念館。從此,在她的心中就立下了這樣的誓言:我是歷史的講述者,我要講好黨的故事。

3萬字的講解稿,她花了一周的時候熟記於心﹔2萬平米的展區,總能看到她的身影﹔350個台階,她爬了整個孕期。面對2600多件文物展品,她深知一定要不斷學習,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1996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她有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黨的故事我來講,黨的精神我要守”。1999年,她被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等六部門聯合授予“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優秀講解員”。

楊春霞在工作中。

2003年,她舉家從遼寧隨軍來到上海。2009年開始進入國歌展示館工作。在這裡,她鐵肩擔道,初心不改,帶領著團隊精心策劃“國歌從這裡唱響”常設展,推動“我們萬眾一心”抗戰紀念專題展走向全國。她培育創新,十年磨一劍,打造“國歌故事進課堂”等國家級品牌項目,講好黨的故事、講好黨的崇高品質,讓愛黨愛國情懷育人心、聚民魂。

當好紅色精神傳揚者

作為楊浦乃至上海最鮮紅的文化地標之一——國歌展示館的帶頭人,她扎根一線。

2019年國歌展示館布展提升改陳期間,她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始終以忘我的工作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帶領團隊晝夜奮戰,加班加點。六個月的施工,她舍小家為大家,面對母親身患重病,始終堅守陣地,寸步不離。最終,新館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並於2019年國慶前夕重新開館。自新館開放以來,國歌展示館成為上海市接待量最大的紅色場館之一,2020年位列上海博物館接待量前10,並被60余家各級黨組織、學校、企事業單位列為了共建學習基地。

楊春霞向學生們介紹。

面對艱巨的接待任務,楊春霞同志挺身一線,以其扎實的業務本領、過硬的宣講團隊、優質的服務措施帶領團隊完成重要接待任務。新館開放僅3個月,服務觀眾16.7萬人次……在她的辦公桌上總能看到“胖大海”、潤喉藥,但她始終洋溢著的笑臉、始終飽滿的熱情,卻贏得了更多人民群眾在紅色精神上的滿載而歸。

楊春霞參加“博物·在看”系列直播活動。

創新突破,她以永不褪色的信仰鑄造紅色傳揚新平台。楊春霞同志緊緊抓住宣傳教育工作的“牛鼻子”,在教育內涵上下苦工、在教育形式上下真功,在創新方法上下實功,創新性推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紅色精神傳揚新平台。如在建黨99周年之際,推出紅色印記之“紅色網課”活動,將紅色教育資源輻射全國﹔打造“紅色展館雲參觀”“紅色微旅行地圖首發”,追尋紅色革命之根﹔圍繞七一建黨主題,聯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博物•在看”系列直播活動,為觀眾提供線上沉浸式參觀學習體驗﹔創編“國歌聲聲嘹亮,行遠不忘初心”四史學習教育沉浸式微黨課,黨課被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選送至中共中央組織部,獲評楊浦區“‘四史’10分鐘•紅色微黨課”優秀微黨課、“紅色引航獎”。

在她的帶領下,2020年,國歌展示館獲評“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國歌展示館——“國歌從這裡唱響”主題陳列展成功入選﹔國歌故事進課堂獲得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志願服務項目線上大賽三等獎﹔同時還獲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先進集體”等市級榮譽11項。日前,國歌展示館還入選了中宣部新命名的11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終身不悔,甘當使命初心守護者。

做楊浦文物的“守護人”

除了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從2004年至2020年,楊春霞同時也是楊浦文物的“守護人”。她深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要讓文物活起來,必須要懂業務。為此,她以滿腔熱血踐行著守護文物安全的庄嚴承諾。

在2007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田野調查階段正值七、八月份的高溫天氣,她堅持每天與同濟大學的師生一起,深入到普查工作的第一線,主動宣傳國家文物保護政策,對每一幢文物建筑進行認真測量和繪制文物建筑的平面圖紙。她一個人帶領區域內四個街道的區普查隊員夙興夜寐,用腳步丈量全區400多幢有價值老建筑,歷時數年全面厘清了楊浦的文物家底,為楊浦“三個百年”文化定位和文物建筑保護利用奠定了基礎。期間,她兒子正在上幼兒園,每天放學永遠都是最后一個被接走的,雖然面對兒子的抱怨她心存愧疚,但是在她心中,早已把文物保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楊春霞表示:“能在一生當中,趕上幾十年不遇的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實屬人生幸事。我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把普查工作做好”。

她全力推進區域內文物建筑的保護保護開發利用,江浦路104弄住宅是楊浦區文物保護點,因該建筑涉及軌交18號線及越江隧道建設,隧道自江浦路穿過楊樹浦路必須從該建筑下方轉彎通過,無法避讓。她在全力配合推進楊樹浦路道路綜合改造工程的同時,也下定決心要全力保護文物建筑,打造“可閱讀的建筑”,她多次協調相關部門和文物保護專家,希望從中尋求一條可行的方法,同時組織文物專家進行多輪論証,最終確定採用平移+回遷的方案進行保護,江浦路104弄住宅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成為上海這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兼顧歷史保護和未來發展的又一優秀案例。

擇一事、終一生,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數十年如一日,她堅守初心、勇於擔當、甘於奉獻,詮釋了一名優秀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楊春霞先后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稱號、上海市“當好主力軍、建功世博會、展示新風採”優秀組織者、上海市民文化節優秀工作獎等榮譽稱號。

“27載似水流年,磨不去我對黨和人民的深切情懷,忘不掉我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抹不去我對文博事業的無限熱愛。”每一項榮譽的背后都飽含楊春霞對事業的忠誠與堅守,也正如她的初心:用共產黨員的奮斗詮釋著自己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紅色信仰。(楊浦區供圖)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