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流動、指尖、尋訪、光影、競賽、實踐”七大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在線“不打烊”。
夏日夜晚,一邊納涼一邊看露天電影,是許多人的兒時美好回憶。近日,在金山石化社區,“光影”課堂——紅色電影《英雄兒女》首次露天放映,帶人們重溫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斗中英勇奮戰、獻身戰場的感人故事。
當晚,居民紛紛帶著孩子走出樓道,鄰裡三五成群,聊聊家常,看場電影,十分愜意。“盡管如今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已相當普遍,但能夠在家門口看上一場露天戰爭片,還是非常難得。”觀影后,黨員陳培玲意猶未盡地說,“這讓大家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情景,對大人和孩子都是一次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
隨著首場“光影”課堂拉開帷幕,石化街道精心策劃的黨史學習教育“七大”課堂陸續登場,分別為“初心、流動、指尖、尋訪、光影、競賽、實踐”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在線“不打烊”。與此同時,街道還通過塊區聯動,推動基層黨組織由“單兵作戰”轉變為“團隊作戰”,大大提升了黨史學習教育的質效。
幾天前,在金山區石化街道合生居民區草坪上,來自山鑫、紫衛、合生、山龍、衛清居民區組成的第五塊區和各結對單位的百名黨員和居民,或蹲、或跪、或趴,用手中的筆墨,共同描繪《憶崢嶸歲月,繪璀璨“紅”圖》百米畫卷,表達對祖國、對黨、對家鄉和生活的無限熱愛。
據介紹,石化街道轄區共有26個居民區,社區黨員分布散,缺乏集聚效應。為此,街道圍繞“黨建引領、塊區聯動、多方參與、共同學習”的理念,把26個居民區組合成為6個紅色塊區﹔同時,依托“濱海石化”書記工作室,分別由各個塊區牽頭,通過“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形成石化街道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濱海藍本”。
“因為居民區黨員人數少、社區資源少,以往學習教育隻能舉行小規模的宣講。”合生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張愛紅介紹說,原本,這次活動隻准備了100張椅子,但沒想過,現場來了300多位黨員群眾,好多都是家長帶著孩子來的。在現場,黨史微動畫《追夢者》、詩朗誦《永遠跟黨走》、宣講《一個“女強人”的“春天的故事”》等紅色文藝節目也輪番上演,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走出家門,“平時這裡隻有居民前來遛狗,今天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不久前,在石化街道的社區舞台上,“初心”宣講團胡唐芳深情講述的《李一諤烈士事跡》,將現場黨員群眾帶回那段崢嶸歲月:“他是金山區第一位共產黨員,近百年前,他籌資買槍訓練隊伍,發起新街暴動,震動金山、鬆江等地,他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
隨后,在全場觀眾的注目下,一位特殊嘉賓慢步走上舞台。她是來自石化街道紫衛居民區的退休黨員李道道,也是李一諤的侄女,她的父親李新民也是金山最早的5位黨員之一。李道道從親人的角度,將伯父李一諤烈士鮮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來,讓在場的觀眾感動不已。
石化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藏”在社區角角落落的紅色資源,不僅是一種紀念、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財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靈魂。目前,石化街道正通過塊區聯動,深挖轄區內如李道道這樣的紅色后代、紅色故事以及金山衛抗戰遺址、上海石化廠史館等紅色教育資源,活化活用,使一個個紅色基因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的“精神糧倉”、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