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5月20日電 (龔莎)提前干預、集中控制、重點聚焦,做好夏秋季病媒防制!5月20日,上海市夏秋季愛國衛生運動啟動之際,市愛衛辦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分階段實施、跨部門合作,並通過病媒生物防制健康科普精准配送項目,覆蓋全市人群、提升全民意識,共同做好防蚊滅蚊工作,減少虫媒傳染病風險,保障市民群眾身體健康。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介紹,今年本市冬季氣溫偏高、低溫天偏少,導致早春蚊虫活動時間略提前。按照常見監測數據,本市4月成蚊開始活動,逐月增多,至6月或7月達到全年密度高峰。蚊虫可傳播登革熱、乙腦、瘧疾等疾病。夏季本市登革熱傳播媒介白紋伊蚊的密度依然較高,因此,滅蚊工作應當引起社會各界重視。另有監測顯示,本市郊區濕地、郊野公園染蜱點增多,市民需防范被叮咬和感染疾病。
蚊虫生長發育完全依靠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因此,蚊虫密度變化與溫度、降雨量等氣象因素密相關,通過與氣象監測網絡的精准匹配,可對本市蚊虫等病媒生物進行預測和預警,也可為研究蚊虫傳播傳染病提供數據支撐。今夏,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市愛衛辦將共同開展“蚊虫密度旬預報”工作。同時,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長三角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也計劃聯合開展病媒生物監測。
市愛衛辦表示,本市夏秋季病媒防制有三個特點:一是集中控制時間提前,即日起至5月底,面向全體市民,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健康科普精准配送,做好居家和單位“虫害控制提示”告知,提升全社會意識﹔二是集中控制頻次增加,自6月起至9月,全市圍繞夏季蚊蠅高峰壓制要求,在每月上旬和下旬各開展一次為期5天的集中行動,重點做好環境衛生清理、孳生場所控制、成蚊密度消殺、社會宣傳教育等工作,確保蚊虫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三是突出聚焦重點場所,重點集中於各類工地、重大活動接待場所、綠地廣場、老舊小區、農村村宅等,明確物業管理企業責任,要求開展病媒生物控制情況檢查和通報,在此基礎上,強化蚊蠅孳生環境和蚊蠅高密度區域的處置工作,在重點場所及綠地公園、公廁、地下積水空間和垃圾收集設施等處,督促落實病媒生物綜合防制措施。
其中,病媒生物防制健康科普精准配送,作為上海市全民健康素養提升科普服務配送項目的十大主題領域之一,依托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預防控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虫博物館,開發一套科普講座課程、建立一支科普講師隊伍,從病媒危害、做好防制和個人防護等方面,全面科普防控知識,解答百姓關注的熱點虫害問題,提升全民病媒防制意識。本次夏秋季愛國衛生運動啟動,也是病媒生物防制健康科普精准配送的首場活動,后期講師團隊經過培訓,進一步將病媒生物防制健康科普精准配送至本市16個區的107個街道、106個鎮、2個鄉,並通過線上傳播,覆蓋至更廣范圍人群。
同時,愛衛會各成員單位主動配合,共同組織開展夏秋季愛國衛生和蚊虫密度控制工作。其中,綠化市容部門組織做好垃圾收集設施、公廁、公園綠地等重點區域日常保潔﹔住建部門組織督促物業和建筑、拆遷工地管理單位提高防滅蚊意識,做好日常衛生管理﹔民防部門組織專業隊伍做好地下積水等蚊虫孳生控制工作﹔教育部門加強對中小學生的防病教育,做好校園內環境清潔和防蚊滅蚊﹔文化旅游部門督促星級酒店、飯店和旅游景點做好蚊虫防控,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棲息場所﹔交通管理(運營)部門落實機場、火車站、地鐵、長途汽車站等交通樞紐站內和交通工具內部的防控工作。其他各部門組織本系統本單位開展蚊虫控制活動,做好室內外環境衛生,清除孳生地。
市愛衛辦呼吁全體市民一起加入行動,在家裡、在單位開展衛生大掃除,及時清除室內外雨后積水,鏟除蚊虫孳生環境﹔各區、鎮積極完成病媒生物應急保障隊伍和其他社會預備隊的培訓演練和處置器械、藥物儲備工作。全社會共同參與,攜手創造清潔的城市環境與健康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