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上海已明確要在2025年前實現碳達峰,比全國目標提前5年,這是上海對國家和世界的承諾。昨天,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表示,目前上海正在抓緊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
實現碳達峰,上海將重點在五個方面用力。一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二是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要提升節能標准,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三是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抓緊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四是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完善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等政策,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五是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效發揮濕地、林地、土壤、海洋的固碳作用,提升碳匯增量。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市民可通過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來積極參與。比如,節約用電、拒絕餐飲浪費、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有專家做過測算,如果全國所有家庭的光源都換成節能光源,一年可節約700多億度電,比三峽一年的發電量還要多。
程鵬透露,為引導市民積極參與碳達峰,上海正在籌備“碳普惠”項目。簡單來說,就是把市民的各種低碳行為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出來,變成每個人賬戶裡的“碳積分”,再通過對接上海碳交易市場、各個商業消費平台,讓踐行低碳生活的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