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愛路路牌
鋪有愛情元素地磚的甜愛路公交車站
甜愛路上各式各樣的郵筒吸引粉絲打卡留言
“一起去甜愛路,全程520米,據說一起走過的情侶可以一直在一起……”最近,“上海最甜的馬路”甜愛路又變樣了!
又一個“520”快要到了,但“95后”姑娘黃妙玲還沒有去過甜愛路。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她通過社交媒體上的圖片和視頻,對這條路的特色了然於心。1.3萬微博簽到,7萬+篇小紅書相關筆記,都証明了這條路的熱度。若是在大眾點評上搜“甜愛路”,結果還會自動分類成“甜愛路美食”“甜愛路咖啡”“甜愛路郵筒”等等。
這兩天,一條“甜愛路大變樣”的新聞讓熱愛網紅的人們又多了一條打卡理由。新鋪的紅色瀝青路面、裝飾一新的愛情主題公交站台……經過近兩個月的道路改造大修,甜愛路煥發出了更加甜蜜的氣息。
靜謐小路轉型成“網紅”
甜愛路是哪一年開始火的?“85后”的Amie回想起來有點恍惚。
在甜愛路附近住了二十多年,學生時代的Amie一直以為,附近最有名的一條路應該是山陰路才對。畢竟,山陰路大陸新村是魯迅先生在上海的最后居所。出於對偉人的懷念,無數游客來到他的故居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園參觀。
甜愛路與山陰路平行,是山陰路西側的一條南北向單行道,兩邊種滿了水杉樹,北段緊挨著魯迅公園。在“火起來”之前,它曾經是條非常安靜的小馬路。是不是從魯迅公園和魯迅紀念館出來的游客為甜愛路帶來了大客流?作為虹口居民,Am ie這樣猜測。
這條路的走紅,也讓沿途的一些點位成為網紅打卡點。市民孫先生自述,他曾在周末午后走出魯迅公園,想找家咖啡館坐坐。點評網站告訴他,甜愛路上有家網紅店W CAFE,打卡的人很多。推開店門,孫先生發現,店裡坐滿了人,不少人在和店裡的玫瑰花熊、甜愛路牌等愛情元素合影。
店員告訴他,到今年6月,店齡就滿4年了,雙休日的人氣都很旺,如果想要清淨,工作日的白天會空一些。
這家網紅咖啡館的門口還有一個紅色郵筒,“甜愛路”三個字寫在郵筒上方一顆愛心上,幾個年輕女生正輪番與郵筒合影。
孫先生知道,愛情主題郵筒也是甜愛路有名的地標之一,但不止這一個,隔壁的甜愛咖啡館門口和附近的甜愛坊都有。
社交平台上滿眼打卡照片
甜愛路上的網紅打卡點,不止這些咖啡館和愛情郵筒。和情詩牆上眾人耳熟能詳的28首情詩相比,年輕人更想知道“顧佳怡到底是誰?”這個名字被人用力寫在甜愛咖啡館門前的愛情涂鴉牆上,據說,這堵牆就是為有情人表達愛意特地留出來的。
在小紅書、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人們還在不斷發布打卡甜愛路的成果。有人手繪了甜愛路及周邊區域的打卡地圖,供粉絲們參考。有人為了收集甜愛路的愛心郵戳,找到了溧陽路上的四川北路街道門衛室,並在網上發布攻略。十年前,Am ie的朋友就去那裡蓋過戳。光陰似水,郵戳上的年份和日期一直在變,隻有圖案固定,是兩顆連在一起的愛心,再加上英文單詞LOVE。
與此同時,以甜愛路為背景的精美照片也在社交平台紛紛亮相。相片裡的人們年齡不一,除了情侶、夫婦,亦有不少單人影像或姐妹淘合照。畢竟,甜蜜而美好的愛,人人皆可追求。
有人去查甜愛路路名的來歷,比較浪漫的傳說是,這裡曾有一個芳名田愛的姑娘,吸引了田宅裡的放牛小伙祥德。他倆從小在一起,兩小無猜,日久生情,最終成就了一段愛情佳話。所以,這條路叫甜愛路,在它附近還有一條祥德路。
但根據現有資料,甜愛路原來的名字可能是“公園靶子場路”,1920年筑成。“甜愛路”的名字是后來改的,與路南段東側有大型新式裡弄“千愛裡”有關。多年來,經虹口區相關部門和四川北路街道打造,這條路成了滬上著名的愛情地標。
大修為小路注入愛情元素
甜愛路用愛的甜蜜色彩吸引游人探訪停留、流連忘返。但它的持續紅火也給附近愛清淨、愛整潔的居民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擾。就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對自家門口這條路上的環境遭到的損壞感到郁悶,比如坑窪不平的馬路、花壇受損的綠化……
好在今年,虹口區啟動了甜愛路的大修工作。記者了解到,此次改造大修全長約400米,寬約12米,對路面重新進行瀝青鋪設,使得路面平整暢通,改變了此路段多年未修、路面坑窪不平、人行道狹窄的狀況。
5月12日,記者來到修繕后的甜愛路,發現這條路上注入了更多的愛情元素,變得更加“甜甜蜜蜜”。路的西側鋪上了紅色瀝青路面,人行道換上了彩色鋼渣透水磚,樹篦子也更換一新。甜愛路四川北路站的公交站台地面用彩磚拼出“LOVE IN TIAN A I” 字樣,將愛的主題凸顯出來。
記者從虹口區了解到,此次道路改造大修由長遠文化集團負責。接下來,區有關部門和街道還將對甜愛路上的店招店牌進行藝術化的更新改造,利用鮮艷的色彩沖突感,體現甜愛路的主題元素。這樣一來,鮮艷的店招也能成為路人游客的拍照打卡點。
為了讓整條路變得更美,他們還會對街邊垃圾桶的樣式進行美化,並為街邊花壇增植珊瑚籬和草花,讓甜愛路更有詩情畫意。
網紅打卡成生活“調味劑”
縱觀甜愛路變遷,孫先生認為,這條路上“愛”的主題氛圍正越來越濃,看得出虹口區和四川北路街道都為這條路花了心思。
“十多年前,這裡叫得上來的隻有郵筒、愛心郵戳和中外情詩牆。愛情涂鴉牆、網紅咖啡店、以愛為主題的公交車站,這些打卡點都是后來發展出來的。”孫先生對記者說。
當“網紅”與“愛情主題”結合,專程到訪甜愛路的人們或多或少帶了點祈福的心理,希望被愛神眷顧。還有網友為甜愛路寫下一段話:“願世上每一對的年少傾心,都不是蘭因絮果,而是宛若初見﹔願攜手走完甜愛路的少男少女,老了還是一對滿眼都是對方的老頭老太。”
當然,“愛”不一定局限於情侶之愛,也可以衍生為親情之愛、友情之愛甚至人間大愛,成為流淌在這座城市裡的溫暖。
上海的網紅馬路不止一條,甜愛路只是其中之一。人們為什麼熱衷去“網紅路”、“網紅點”打卡?黃妙玲給出了自己的分析:“發現社交媒體中的網紅就在身邊,會給人帶來一種驚喜感和親近感。既然是網紅,那身邊的朋友肯定有人去過。自己也去打卡,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群體歸屬感,發朋友圈也可以擁有社交談資,還可以吸引關系普通的同學同事關注。況且,打卡這件事本身也是讓自己保持時髦、保持新鮮的一種方式,可以為生活加點‘調味劑’。”
而在孫先生看來,能成為網紅的地方,一定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比如甜愛路,就是上海街頭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