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它們“醫、食、住、行”,上海動物園動物生活節來了

2021年04月25日14:12  來源:新聞晨報
 
原標題:展示它們“醫、食、住、行”,上海動物園動物生活節來了

  24日,上海動物園舉辦“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

  “發現動物野性魅力 體驗動物健康生活”,昨天,上海動物園動物生活節重裝上陣,將持續到7月10日,為市民游客帶來倡導動物福利觀念和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的主題科普大餐,看企鵝漫步、為動物裝修家……一大波精彩活動即將上演。

  推精品導覽線路:

  聆聽動物行為訓練等知識

  昨天,作為上海動物園動物生活節的開幕大戲,“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在園內舉行。“世界地球日”活動是上海動物園的傳統活動,除去年疫情原因未舉辦外,已舉辦多年。

  今年的活動除了精彩的舞台演出外,包括上海動物園、小熒星、虹橋國際學校在內的10余家組織機構在會場搭建了近20頂主題活動帳篷,與市民游客開展科普互動,還能品味中外文化。

  本次動物生活節以動物福利和生物多樣性兩大議題為切入點,通過展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推出一系列科普活動,包括動物生活秀、科普講座、自主探索、親子研學等活動形式,為公眾展示圈養野生動物健康的生活狀態和積極的動物福利,讓公眾正確認識豐容和行為訓練,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動物保護理念。

  動物生活秀是本次動物生活節的主題內容,結合醫療體檢、營養、豐容、行為管理等動物飼養管理中的獨特工作,將圈養動物的“醫、食、住、行”展示給市民游客。

  市民可以看到企鵝在飼養員帶領下走出籠舍,在園路上散步﹔看到河馬張開大嘴巴,讓飼養員用超大特制牙刷為它刷牙……這些都是動物園從動物健康等角度所做出的動物福利保障措施。

  動物生活節期間還推出4條精品導覽線路,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游園路線,沿途聆聽飼養員對動物進行的行為訓練、豐容或講解等,深入地了解更多動物知識,獲得更豐富有趣的游園體驗。

  對於圈養動物來說,動物園裡的籠舍就是它們的家。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為動物營造舒適的、貼近自然生境的“家”,是飼養員豐容工作的目的。“我為動物裝修家”豐容活動,以鳥區的孔雀、靈長區的阿拉伯狒狒為代表性動物,重點開展豐容改造提升計劃,在過程中和游客進行互動交流,使更多人了解“為動物裝修家”(豐容)的概念。

  動物生活節期間還將推出生物限時尋、“到動物園畫動物”鄉土動物科學繪畫等科普活動,以及“走進羚牛的野外家園”唐家河動物圖片展、“自然·上海”展等科普展覽。此外,還將舉辦《鄉土動物大揭秘》、《斑鬣狗的生存之道》等多場科普講座,市民可以關注上海動物園微信公眾號報名參與。

  提高動物環境福利:

  投入4300多萬改造籠舍

  上海動物園飼養展出來自全世界各地470余種5000余隻(頭)珍稀野生動物。園內還栽培有400多種植物,更有大量野生鄉土動物棲息於此,包括百余種昆虫、6種兩爬類、50余種鳥類和4種哺乳動物,是上海城區內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多年來,上海動物園從動物生理、生活環境、行為、心理等多方面切入,提高圈養動物的福利。

  在生理福利方面,動物園制定了一系列飼養管理規定,細化動物飼養管理操作制度,把好飼養管理的每道關。每天,飼養管理人員按照崗位責任制要求,細致地做好展區的清潔衛生、飼養管理。

  在環境福利方面,近10年來,上海動物園加強動物展區生態化改建,累計投入4300多萬元,95%以上的動物展區完成了生態化改造,用玻璃、草地、假山、“玩具”、瀑布等代替了鐵欄杆、鐵絲網和水泥地,體現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滿足了動物的生理需要,體現了動物生態習性。

  在健康衛生福利方面,通過行為訓練,增加動物對管理人員的信任,減少動物體檢與治療的應激反應,提高動物的健康監測水平。上海動物園目前已成功進行了揚子鱷、企鵝、大熊貓、亞洲象、黑猩猩等多種動物的訓練工作。在動物疾病方面,遵從“預防為主、積極治療”的原則,做好動物免疫接種、驅虫,堅持動物健康監測,加強動物體檢,動物發病率逐年得到控制,治愈率有保障。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