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服務新軍“夫妻檔”:他們並肩在上海追夢

2021年03月31日11:17  來源:上觀
 
原標題:城市服務新軍“夫妻檔”:他們並肩在上海追夢

  3月24日晚上9時,保潔員胡明星騎電瓶車回到自己租住在郊區的小家。脫鞋、洗手,換上居家服,她開始籌備當天的晚飯。從冰箱拿出前一天做好的西紅柿炒蛋熱了熱,現炸了一份雞柳,炒了一個生菜,又找出一根胡蘿卜刻下“生日快樂”的字樣。

  當天是她29歲生日,她用一頓比平時豐盛一點的“一人食”晚餐為自己慶生。她的丈夫臨時加班,晚上11時多才到家,但她並未因此不快,一同打拼的生活早已讓他們在這類事情上彼此理解。

  1992年出生的胡明星於2016年來到上海進入家政行業,她的丈夫是一名電器安裝維修員,每天開車穿梭於上海的大街小巷。在上海,像他們這樣的城市服務新軍“夫妻檔”不在少數。記者了解到,“夫妻檔”的女性偏重於家政服務、母嬰護理等城市生活服務業,男性偏重於外賣小哥、開網約車、網約家電清洗維修、智能智造4.0產業工人等新經濟服務行業。

  “他們是一批80后、90后年輕人,夫妻倆選擇在同一座城市從事服務業,淨收入能增加20%以上,既能提升家庭經濟規模化效率,也有利於城市服務供給的穩定。”對城市服務人群一直頗為關注的東華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峰濤說。

  80后汪晏晏夫婦

  兩個人同時做著三份工,目標就是存錢買房。

  晚上9時,身穿工服的汪晏晏回到了自己位於鬆江郊區的小家。令她欣慰的是,提前到家的丈夫已經做好了晚飯。夫妻二人坐在一起吃飯,聊一聊當天工作中的見聞是他們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

  在悅管家工作的汪晏晏是位80后保潔員,每天早上7時,她背上清潔工具,推著電瓶車出門。上午兩單、下午兩單,汪晏晏的服務單排得滿滿當當。因為入職已5年,幾乎所有的服務用戶都是熟客,所以雖然身體很累,心卻比較放鬆。

  1998年,17歲的汪晏晏跟隨母親一起離開老家安徽亳州,坐著綠皮火車來到上海。從農村到城市,汪晏晏像無數外來務工者一樣,在這座城市裡尋找機遇。從在針織廠學做羊毛衫開始,此后十余年,她輾轉各家工廠流水線,直到2016年,她所在的工廠倒閉,經人介紹后到悅管家從事家政服務。

  話不多,手腳快,這些特點讓汪晏晏積累起穩定的周期訂單用戶。當一單單服務轉化為工資卡裡上漲的數字,汪晏晏決心在這一行好好干,還把丈夫拉入了行。自己做保潔,丈夫做家電清洗、玻璃擦洗等技能單子。很快,他倆成了悅管家有名的“夫妻檔”。他們的辛勞也換來了可觀的收入,不僅負擔得起留在安徽老家的父母和3個孩子的日常開支,2018年,他們還在老家買了第一套房。

  這套位於老家縣城的120多平方米精裝三房,讓汪晏晏夫妻倆的干勁更足,汪晏晏的日程排得更滿了,她丈夫則長期打兩份工,除了接單從事家電專業清洗,每天凌晨1時至5時,他還做著一份垃圾清運的工作。

  “我們的目標就是存錢買房。”汪晏晏坦言,夫妻倆希望能為孩子准備“一人一套房”。為了這個目標,夫妻倆平時花費很少,“除了每個月1000多元房租、1000多元生活開支,其余都存起來。”最近,他們在為買第二套房努力。

  90后胡明星夫婦

  願意為了未來做出新嘗試,信奉“要對自己好一點”。

  胡明星的一天從早上6時開始。為自己和丈夫准備完當天的晚飯,她便開著電動車從家裡出發了。這是一處位於閔行區和嘉定區交界處的民房,胡明星夫妻倆每月花費1200元租下了這棟民房的三層閣樓,附帶一個小陽台。2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他們可以自己做飯,住處附近有配套的商業區,一切都挺方便,唯一的不足是出單比較遠,但隻要起得早,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胡明星對現在的生活較為滿意。她所在的公司鯨致生活是一家面向中高端客戶的家政服務公司,有較好的晉升機制。她於去年3月13日辦理了入職,通過一年的努力,如今的她單子多、好評多,達標“100單無一差評”,已經完成了從“普通保潔員”到“保潔師傅”再到“鯨選保潔員”的晉升“三級跳”。升至“鯨選保潔員”之后,每一單能增加15元收入。幾乎每一天,胡明星都會排滿三單保潔,做六休一,算下來每月到手八九千元。

  她本有更高的收入。2016年到上海后,她從事月嫂、育兒嫂工作,最高曾拿到每單1.5萬元的收入,平均水平也穩定在每單1.3萬元左右。去年新冠疫情發生后,住家阿姨的服務需求銳減,她本打算臨時做一陣保潔過渡一下,沒想到接單穩定,加上每天都能回家,夫妻倆商量后直接選定了保潔崗。“月嫂收入高,但人也累,兩單之間會有不可預測的空檔期,再加上每一單中途幾乎不能回家,所以我們就決定改變一下。”

  胡明星的丈夫也做了改變,他到上海后一直從事電器維修工作,業務上已經非常熟悉,但意識到這個工種在原公司面臨發展瓶頸,就於去年10月換了新公司。“換工作后人更忙了,因為還沒完全熟悉新環境,短期收入有所下降。”之所以去改變,隻因新公司后續能有從事銷售工作的機會。在胡明星看來,90后更願意立足未來做一些新的嘗試,“有時雖然錢沒多掙,但隻要覺得對長遠有利,就想試一試”。

  同樣是夫妻兩人一年20多萬元收入,80后汪晏晏的家庭目標鎖定買房,而胡明星則笑稱夫妻倆很難有存款。“我們都是90后,覺得要對自己好一點,去年買了一輛代步的小車,每月要還3500元車貸和信用卡賬單。”一日三餐,除了晚上回家吃飯,夫妻兩人的早飯和中飯都在外解決,開銷也會比較大。而因為在上海打工收入尚可,胡明星經常給女兒買些衣服、玩具寄回老家。不忙的時候,胡明星會叫上丈夫去看電影,丈夫則熱衷於帶她在周邊搜羅美食。住處附近的小吃,夫妻倆幾乎都一一嘗遍了,最近看的一部電影是《你好,李煥英》。“我沒有媽媽,看到后半段,忍不住流淚。他不善表達,我一流淚,他就摸摸我的頭。”這些忙裡偷閑的放鬆,是胡明星生活中的“小確信”。

  兩個人同在上海打拼,讓胡明星覺得內心更有安全感,生活也更有奔頭。最近公司有站長培訓,胡明星報了名,“覺得提前學一點管理總是好的”。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