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迎來了櫻花季,滿眼粉色浪漫,游人如織﹔相比之下,被譽為市花的白玉蘭則顯得十分寂寥。不少市民反映,上海公園綠地種植的白玉蘭數量太少,常常面臨無花可賞的尷尬。
據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數據統計,在上海中心城區的272條道路中,白玉蘭的種植佔比僅為0.6%。上海市綠化部門為何不廣栽市花白玉蘭,讓它成為上海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為何沒有相應的白玉蘭節,來放大其作為市花的城市文化價值?
多重因素導致“市花”難尋
白玉蘭盛放 綠色上海供圖
1986年,經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象征著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精神的白玉蘭正式成為上海市市花。理想中,眾望所歸的白玉蘭應成為行道樹,氣勢磅礡栽滿上海。但目前來看,效果不盡如人意,白玉蘭在上海城區綠化的應用明顯不足,僅在公園綠地、私人庭院中少量栽種,且長勢一般。
芳蹤難覓!不少喜愛白玉蘭的市民為表不滿,紛紛寫信質問。上海市園科院院長張浪道出了個中原委,行道樹通常選擇生命力強且易成活的樹種,而市民票選出來的白玉蘭並不適合在上海生長。
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白玉蘭種苗的原產地如河南等地弱酸性土壤且土質疏鬆,而上海屬新成陸灘涂鹽鹼地,地下水位和土壤PH值偏高,搬遷地、道路等立地土層薄、土質緊實,通透性差,肥力低,均不利於深根性肉質根的玉蘭樹種生長﹔二是適生玉蘭品種的選育力度及不夠。目前上海城區應用的白玉蘭多為未經過馴化和選育原種,而以觀賞性、抗逆性、適生性為目標的優良品種的選育研究較為薄弱﹔三是與之相配套的白玉蘭樹種的精准栽培、養管技術也相對缺乏,限制了對新優白玉蘭品種的推廣應用。
更尷尬的是,白玉蘭自然花期在2月底到3月上旬,其開花時節往往遭遇倒春寒,導致其凋謝快,賞花期短。
科技加持,精准栽培
為讓市花白玉蘭新種質培育走在全國前列,市園科院2010年起就圍繞玉蘭種質資源收集、新優品種選育、精細化栽培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方面展開科技攻關。植物研究所所長張冬梅教授表示,2012年起,上海園科院和河南南召縣林業局合作,分別建立白玉蘭、望春玉蘭新優品種選育體系,截止目前已實生選育出優良家系99個。
“針對上海市花白玉蘭在上海綠化應用不普遍、多數種質不適生的現狀,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多次強調,要求推進市花的種植。2018年,李強書記還曾親自批示,要大力做好做足市樹市花白玉蘭文章。”張浪說到。
張浪介紹,目前精准栽培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抬高地形,研制專用配生土,米字型等異型種植穴促使根系快速恢復生長﹔另一種 是白玉蘭種苗“換根”,將優異白玉蘭嫁接到耐水濕的玉蘭根上,提高適生性。
千紙飛鶴 上海市園科院供圖
玉玲瓏 上海市園科院供圖
2019-2021年,上海市園科院相繼獲得白玉蘭“千紙飛鶴”“紅玉映天”“玉翡翠”“玉玲瓏”等新品種權5個,這標志著上海從此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市花白玉蘭新品種﹔2020年5月,上海市科委重點研發項目“白玉蘭新品種培育成套技術及應用”立項,目前項目正穩步推進中。
據市園科院近期調查顯示,在上海17個代表性公園綠地中,共有“彩化”喬木107種,白玉蘭的數量佔比為1.3%-16.9%,其中,世博公園佔比1.3%、徐匯濱江佔比4.3%、臨空公園佔比7.1%、浦東新華濱江綠地佔比16.9%。白玉蘭在新建公園綠地中應用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趨勢。
筑牢“市花”地位,打造上海新名片
位於青浦的百年白玉蘭 綠色青浦供圖
目前,上海登記在冊最年長的上海市花位於青浦區陳雲紀念館文化創業街上的領袖銅像館內。這棵百年白玉蘭不僅是陳雲紀念館的一大景觀,更是歷史的見証、活的文物。
如何讓市花真正走進市民的文化生活?“白玉蘭是屬於上海的公共資源、公共品牌,具有城市文化符號價值。”上海市政協政協委員王慧敏多年為白玉蘭發聲,她建議提升上海市花“白玉蘭”的文化品牌影響力,如在黃浦江濱江帶建設市花白玉蘭景觀大道、在濱江帶開辟白玉蘭對外友好種植園,把白玉蘭的種植活動納入每年綠化植樹節、舉辦文旅融合的白玉蘭文化節,用市花弘揚城市精神等。
今年植樹節當天,上海市市委書記李強帶領市五大班子領導同志揮鍬鏟土,親手在普陀區種下由市園科院自主研發的白玉蘭千紙飛鶴及紅玉映天新品種,這也意味著市花白玉蘭自主產權新品種正式“落戶”上海公共綠地,開啟市花扮靚申城的新征程。
今年5月,上海市花白玉蘭還將在第十屆中國花博會上海展館展出。由於白玉蘭的花期與花博會展期不吻合,上海園科院科研人員通過反復試驗,已成功延遲二喬玉蘭等玉蘭花期。這是上海首次對開花喬木進行花期調控,將創造白玉蘭樹木史上最晚開花紀錄。“花開中國夢”,白玉蘭將“盛裝”亮相上海花博會,打造上海城市的新名片。
據悉,市園科院今后將對玉蘭最新科研成果進行應用,打造白玉蘭景觀大道、玉蘭主題公園示范點等,大力推進上海白玉蘭的種植量,持續做好推進綠化彩化、提升品質功能的大文章,精心打造讓人民群眾感受美好、詩意棲居的生活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