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年代悠久的入黨申請書,反映黨的各個歷史時期重要活動的報紙,與百姓息息相關、具有典型意義的資料、線索,都是珍貴的“紅色記憶”。即日起至4月22日,上海新華傳媒發起“尋找100份紅色記憶”主題征集活動,面向社會各界征集100份“紅色記憶”。
作為活動主辦方,上海新華傳媒拿出了一張“壓箱底”老照片——陳雲同志在新華書店四川北路店(前身為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的舊照。1925年至1927年,在此工作的陳雲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推選為商務印書館發行所職工會委員長,還參加了“五卅”運動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領導商務職工罷工。
陳雲出生於上海青浦練塘一個貧苦農家,2歲喪父、4歲喪母,由裁縫出身的舅父撫養,高小畢業后就因家貧無法繼續升學。1919年12月,時年14歲的陳雲走出青浦練塘,來到商務印書館總發行所當學徒。雖然個子矮小,要站在特制的木凳上才能順利接待顧客,但陳雲業務出色,當了兩年學徒后,店方就決定提前一年升他為店員。利用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便利,陳雲如飢似渴地讀書,接受新知識、學習英文、練習毛筆字和打算盤。
從1905年出生到1933年因革命工作離滬,在上海度過的青少年時期為陳雲的人生畫上了重要的底色。多年后,陳雲的子女問他:為何父親隻有高小文化,卻能有這麼多的辦法和經驗?陳雲回答,因為他從小在上海長大,上海是一個大城市,是金融、經濟的中心,這個城市是怎麼運轉的,他從小耳濡目染。他所在的商務印書館也是一個大企業,有工程師、工人和很多店員。商務印書館的地下黨力量很強,正是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期間,陳雲第一次讀到《共產黨宣言》,接觸了革命的思想,這讓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並最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目前,“尋找100份紅色記憶”已征集的展品還包括第一期《新青年》雜志復制品和從瑞金二路街道征集而來的一份“漁陽裡”老地圖。在這片石庫門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多個“第一”。
征集活動截止后,經過精選和整理的100份資料將以圖片、文字、二維碼等形式在“100份紅色記憶”主題陳列展上集中展陳。展覽將於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在線上新媒體渠道及上海書城、新華書店中心門店同步開啟。屆時,紅色遺跡宣講人、紅色家庭后代、90后紅色故事代表人物等將現身上海書城福州路店,為市民講述紅色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