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正式公布

2021年03月12日09:17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重磅!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正式公布

  摘要:為廣大黨員和市民群眾送上一份權威的名單,也為今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動的“活教材”。

  3月11日下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了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新聞發布會。會上,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正式公布。

  包括上海中山故居、中共一大會址等在內的共計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這份名錄為廣大黨員和市民群眾送上一份權威的名單,也為今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動的“活教材”。

  高站位深刻認識名錄公布的重大意義

  “革命文物”是指自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在奮斗歷程中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光輝歷程中留下了許多重要的實物見証,包括各類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重要人物、重要革命精神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和史料價值的重要史跡、建筑物、紀念物(地)、實物、革命文獻資料等。它們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偉大起點,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確立初心的地方。同時,上海又是近代中國光明的搖籃,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大本營。上海的革命文物資源源遠流長、點多面廣、豐富多彩,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革命文物教育功能不斷強化。2018年,中辦、國辦出台《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其中“分批公布全國革命文物名錄,夯實革命文物基礎工作”被列為五項主要任務之首﹔2019年,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上海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提出8大工程93項重點項目,其中“公布全市革命文物名錄”被列入革命文物發掘保護工程中的重點項目。

  以高標准遴選革命文物的首批名錄

  根據2020年國家文物局《關於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工作的通知》和《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於核定公布革命文物名錄的補充通知》要求,本批《名錄》的遴選標准和公布范圍主要涵括:一是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二是與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含抗日戰爭)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三是與近代以來著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

  市文旅局對全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進行了系統調查、認真核對和廣泛征詢,梳理出《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共計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

  這批名錄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從區域分布來看,突出一個“廣”字。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中,分布於全市15個區,充分體現了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從時間跨度來看,突出一個“長”字。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中,最早從1842年的寶山區吳淞炮台遺址(陳化成抗英犧牲處)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歷時100多年,彰顯了近代以來上海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

  從類型范圍來看,突出一個“全”字。不可移動文物包含了戰斗遺址、烈士墓、陵園、紀念碑、故居、舊居、紀念館、紀念堂等,可移動文物有票據、手稿、書籍、刊物、武器、紀念章、歷史照片、生活用品等,完整地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各類文物。

  從內容主體來看,突出一個“紅”字。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構成了第一批《名錄》的主體,其中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中有137處,208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中有167件/套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文物,充分體現了上海的紅色文化基因。

  從價值顯示來看,突出一個“高”字。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中,包括一大會址、二大會址、團中央機關舊址等1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7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8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均為珍貴館藏一級文物,包括初版的《共產黨宣言》、上海市政府成立時的第一塊牌匾等。

  此外,從這些革命文物名錄中,可以感受出上海的特殊地位:一是中央機關駐在地。1921年至1933年期間,黨中央除了幾次較短時間遷離上海外,領導機關一直常設上海。比如名錄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三曾裡遺址、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等。二是工人運動發祥地。名錄中有作為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工人糾察隊滬南總部、“五卅”運動初期的上海總工會遺址、滬西工友俱樂部遺址、上海總工會秘密辦公機關遺址等。三是宣傳文化主陣地。名錄中的百代小樓(《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擁有中國最早的錄音室,見証了中國百年唱片業的發展,堪稱中國的音樂聖地,並誕生了《義勇軍進行曲》。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提示我們,“左聯”的成立使得中國現代文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培養出大批文學青年投身革命之中。四是青年人才培養地。名錄中有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作為培養青年團干部的重要所在地。平民女校作為中國共產黨培養婦女干部的搖籃,堪稱“婦聯”前身,為黨和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婦女干部,在婦女史上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上海大學作為國共合作時期培養革命人才的高等學府,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上大學生成為大革命時期上海學生運動的主力。此外還有中西女塾舊址、復旦公學舊址等。

  以高要求持續推進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

  公布的首批革命文物名錄中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大多數都經過了精心的保護和修繕。近三年來,本市共對474處文物建筑和96處優秀歷史建筑進行了修繕保護。其中,先后修繕了列入名錄中的茂名路毛澤東舊居、張聞天故居、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團中央機關舊址、宋慶齡故居、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望道舊居等十幾處重要的革命史跡。今年還有列入名錄中的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一大代表宿舍舊址、李白烈士故居、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等7處重要革命舊址正在修繕或環境整治中,“七一”前將全部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有多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原為居民住宅或單位辦公用途,經過騰遷修繕,改造為對公眾開放的紅色場館。如陳望道舊居通過改陳作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並對外開放,以及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舊址(《新青年》編輯部)、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中央軍委機關舊址、中共中央秘書處舊址、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宿舍舊址(博文女校)等。目前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舊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已完成建設並對外開放,其余場館將在今年陸續完成建設並開放。

  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工程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項目堅持安全第一、品質為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布展,目前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全市各區也有一些場館如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國歌展示館、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宋慶齡故居、鄒容紀念館等陸續完成改造,提升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歡迎市民群眾走進場館進行學習體驗、感受紅色魅力。

  市文旅局以本次公布的革命文物名錄作為一個序章,將在“七一”前夕公布第二批名錄,並將緊扣慶祝建黨100周年主線,開展一系列聚焦紅色文化的重大項目,充分挖掘利用上海豐富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都活起來,推進全市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讓廣大市民、游客在珍貴的革命文物、厚重的歷史資料、復原的歷史場景中切身感受建黨百年的艱辛歷程、巨大變化、輝煌成就,在感動感悟中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共享黨的榮光。(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