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天問一號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此前天問一號獲取的首幅火星圖像
火星究竟長啥樣?蘊藏著怎樣的秘密?答案正在逐步揭曉。
3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3幅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這些照片傳遞出怎樣的信息?這3幅照片包括2幅全色圖像和1幅彩色圖像。其中,全色圖像由高分辨率相機在距離火星表面約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攝,分辨率約0.7米,成像區域內火星表面小型環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見,據測算,圖中最大撞擊坑的直徑約620米。彩色圖像由中分辨率相機拍攝,畫面為火星北極區域。
全色圖像1
全色圖像2
彩色圖像
這些照片是天問一號進入環火軌道並調整至停泊軌道后完成的。
其實這並非天問一號首次傳回自己的“攝影作品”。早在天問一號還在地火轉移軌道時,在距離約220萬公裡處,獲取了首幅火星圖像。圖中,火星阿茜達利亞平原、克律塞平原、子午高原、斯基亞帕雷利坑,以及最長的峽谷—水手谷等標志性地貌清晰可見。
天問一號此前獲取的首幅火星圖像
此前,2021年2月24日6時29分,天問一號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近火點280千米、遠火點5.9萬千米、周期2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兩天后的2月26日起,天問一號在停泊軌道開展科學探測,環繞器高分辨率相機、中分辨率相機、礦物光譜儀等科學載荷陸續開機,獲取科學數據。環繞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機配置兩種成像探測器,能夠實現線陣推掃和面陣成像,對重點區域地形地貌開展精細觀測。中分辨率相機具備自動曝光和遙控調節曝光功能,能夠繪制火星全球遙感影像圖,進行火星地形地貌及其變化的探測。
按照計劃,天問一號將在環火的停泊軌道停泊約三個月。中分辨率相機、高分辨率相機等對預選著陸區的地形地貌、沙塵天氣等進行詳查后,最終為擇機著陸火星做好准備。在著陸段,首先是環繞器與著陸巡視器分離,著陸巡視器進入到火星大氣。在預定分離時刻,環繞器與著陸器必須完成分離,經過安全距離飄飛過程后,環繞器需要迅速完成推力加速,以回到安全的環繞火星軌道。
“兩器分離”后,著陸巡視器將採用彈道式進入火星大氣層,從穿越薄薄的大氣層到最終著陸火星表面,全程大約需要9分鐘,這也是整個火星探測中最驚險、最關鍵的9分鐘。天問一號落火之時,著陸器與地球相距大約3億公裡,通訊數據單程傳輸時間延遲很明顯,長達約20分鐘,隻能依靠天問一號智能化自主操作。
按預定方案,天問一號將於今年5月至6月成功實現火星軟著陸,我國首輛火星車將在著陸一個星期后駛出著陸平台,開啟火星探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