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畔,臨港新片區滿了一周歲。
這個志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新片區,有著怎樣的進步?2月24日,臨港新片區營商環境情況發布,給出一個“量化”分析:推動制度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國務院發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分解的78項任務中,已落地、正走流程或先行先試71項,繼續對上爭取7項。
數字背后有大文章。臨港新片區的政策制度設計突出差異化探索,致力對接國際最高標准經貿規則,加大開放型經濟風險壓力測試,實現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信息便捷聯通。圈內人一望而知,這樣的整體制度設計框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自由貿易港理念。已推進的舉措,更具備了進一步對標自由貿易港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這一年,國家、上海市、臨港管委會層面共出台政策文件130個,涵蓋金融、人才、稅制、財政扶持、審改、法治保障6大領域,跑出政策兌現“加速度”,增強企業滿滿“獲得感”,政策制度紅利逐步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已正式封關運作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
建設綜合保稅區,促進貿易、運輸自由實現
貿易自由化,是臨港新片區重要使命之一,這一年有了突破性進展。
這是一則有關奔馳車的新聞:2020年年中,525台總值近1.4億元的奔馳進口整車,從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運抵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不同尋常的“進入”,標志著上海口岸整車進口業務從“落地征稅”向“保稅倉儲”復合式發展加速轉變。
負責這批貨物進口的上海元初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影明談到,“進口整車在區內實現保稅存儲功能,對企業來說,銷售模式更靈活、更快速,減輕了廠商運營成本和資金壓力。過去從訂單下達、國外裝運發貨到國內銷售,至少要2個月。而將工廠發貨點前置到洋山特殊綜保區,則下訂單到國內銷售可減少到1周左右!”
該批進口汽車涵蓋奔馳GLC200、GLC300、C180T及C200T等多個車型,其成功入區,標志著保稅區內奔馳品牌整車分撥中心初步建成,邁入進口整車“保稅倉儲”新時代。
“境外貨物入區保稅或免稅”“區內企業可依法開展中轉、集拼、存儲、加工、制造、交易、展示、研發、再制造、檢測維修、分銷和配送等業務”,是臨港新片區設立后,海關制定的特別政策。
長期以來,除平行進口汽車外,我國對進口車多實行“落地征稅”。進口汽車保稅倉儲,充分發揮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口岸資源聚集優勢、港口樞紐干線優勢、保稅政策體系優勢,為企業資金壓力做“減法”,形成汽車企業、倉儲企業及物流企業多方共贏,也為供應市場需求做“加法”,加快了國內進口汽車供應鏈反應速度,為洋山綜保區發展成為全球汽車資源配置“樞紐”打下根基。
運輸自由,也是臨港新政,更多船舶自由抵達洋山港。2020年8月12日,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屬“新洋山”輪,完成“中國洋山港”籍船舶登記手續。這是第三艘“中國洋山港”籍登記船舶,也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成立后,首艘登記“中國洋山港”籍國際集裝箱運輸船舶。
“新洋山”輪參考載重噸52242,是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屬國際航線集裝箱五星旗船舶,上海海事局、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同一天為該輪簽發船舶所有權登記証書、船舶國籍証書、最低配員証書、船舶電台執照以及相關船舶檢驗証書。
上海海事局推動實行更加便利的“中國洋山港”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制度,豐富圍繞船舶登記的航運保險、航運結算、航材租賃、船舶交易、航運仲裁、海事服務等航運產業鏈布局融合,集聚航運服務要素,深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服務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發展。
正在建設中的滴水湖金融灣 圖為效果圖
投融資資金提供便利化加速,投資、資金自由有突破
在臨港新片區內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試點,是一項成功實施的金融創新。
成功搭建臨港揭牌以來的首個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的,是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臨港集團”),作為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重要主體,已形成“深耕臨港、立足上海、融入長三角、服務全國、走向海外”的園區布局,在跨境資金集中運營以及吸引海外資金參與新片區建設等方面有著迫切訴求。
“金融30條”發布后,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會同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為臨港集團搭建跨境資金池提供完善的政策輔導﹔建行新片區分行、工行新片區分行充分發揮全球化經營優勢,對標高水平國際金融服務能力,為臨港集團境內外投融資資金提供便利化的本外幣一體化結算、匯兌服務方案。
2020年4月,在外匯管理部門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大力支持下,臨港集團獲批新片區首單跨境資金池業務,成員單位涵蓋集團本部及下屬境內外公司共20家,擬集中外債額度約91億美元。資金池搭建完成,臨港集團通過工行新片區分行、平安上海自貿區分行兩家合作銀行首次引入跨境融資1億美元,同步配以“套期保值”金融掉期產品鎖定匯率,有效對沖金融風險,包含利息稅在內的綜合融資成本最終大幅低於境內融資綜合水平。
資金進出自由是投資和貿易自由的前提和基礎,風險可控下的 “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是臨港建設特殊經濟功能區的重要內容。臨港集團跨境資金池的搭建,為企業在境內組建和使用跨境資金池提供了便利,實現了集團與子公司打通、境內與境外打通、本幣與外幣打通,對臨港集團境內外本外幣資金集中管理,引進境外資金參與臨港新片區建設,降低資金綜合成本起到關鍵性作用,助力企業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密爾克衛化工集團是一家“走出去”企業,亟需在全球化布局中解決境外資金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問題,實現跨境資金靈活調撥、財務成本有效控制。
根據《總體方案》,臨港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內外成員之間,集中開展本外幣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業務,對跨境資金流動實行雙向宏觀審慎管理。密爾克衛化工集團的難題得到解決。去年5月,在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政策指導以及大力支持下,浦發銀行為之搭建了臨港新片區首個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豐富了臨港服務跨國總部型企業的產品體系。
這樣的案例多了,顯然有助於發揮標杆效應,鼓勵跨國公司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全球的、或者區域性的資金管理中心,助力總部經濟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在金融領域,臨港還有許多創新突破:已實現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並有312家優質企業納入白名單﹔在全國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戶﹔出台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政策﹔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率先允許融資租賃母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
金融創新,加速了金融機構的集聚。匯華理財、交銀金融科技、匯豐金融科技、中証資本市場法律服務中心以及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平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建銀長三角戰略新興科創基金等109個金融類項目落地,15家銀行在區內設立分支機構,太平洋保險、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等首批8家機構簽約入駐“滴水湖金融灣”,72家頭部金融機構及組織設立“智能投研技術聯盟”,累計注冊與簽約的基金總資金規模超過2614億元。
一大批企業紛紛入駐臨港,為稅收、金融、人才服務等提供了新機會。圖為2021年重點項目簽約儀式。(本文圖片均由臨港管委會提供)
企業和個人所得稅雙15%政策落地,稅制接近自由港標准
貿易自由化,稅收能不能與自由港一致——臨港新政,稅制已有重要突破。
聚焦臨港新片區發展戰略需要,加快推動與特殊經濟功能區定位相適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政策制度落地。目前,《總體方案》明確的8項稅收政策落地5項,即重點產業企業所得稅、國際運輸船舶增值稅退稅、境外和海外回流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啟運港退稅、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內交通運輸等服務免征增值稅政策。其他3項——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稅收政策、擴大新片區服務出口增值稅政策適用范圍、探索試點自由貿易賬戶的稅收政策安排,正在積極爭取中。
從政策兌現效果來看,在臨港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雙15%優惠政策順利落地。企業所得稅優惠首批認定符合條件企業37家,預計可減稅約2000萬元。管委會還先行落實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同步實施國內高端人才直接經濟貢獻獎勵政策。
新稅制推進了稅收征管服務方式創新。上海市稅務局先后發布支持臨港新片區發展征管服務措施“十七條”、“新十條”,在全市率先實施“無稅無票不申報”、分支機構獨立納稅等。賦予優質企業最大尺度“用票自由”,已支持特斯拉、格來賽生命科技公司千萬元發票增量擴版。
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由於前期工程投入大,存在可申請增量留抵退稅的稅額,但企業成立未滿一年,納稅信用等級未達到受理留抵退稅業務基本要求。
臨港稅務局提出,針對納稅信用等級評級與留抵退稅資料審核“並行推進”的創新模式,將優惠政策送進門,精准輔導企業同時提交兩項業務所需材料,提前進行各條線資料核驗,在納稅信用等級公示的同時,完成留抵退稅資料審核。
臨港新片區經濟快速發展,稅務部門組建了“藍稅滴”稅務服務團隊,與管委會、開發公司等建立重點稅源、重點項目信息溝通機制,在新項目落地前,提前介入充分了解納稅人涉稅訴求。建立稅務“首席聯絡員”制度,創新大企業納稅服務產品,加強並固化線下溝通渠道,明確大企業聯絡員和稅務機關首席聯絡員的溝通機制,實現稅企雙方點對點直連。
通過上述兩項機制,稅務部門實時與企業溝通,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業務團隊及時分析企業下一步可能遇到的涉稅業務,並對相關業務進行流程解構,提醒企業在出現涉稅訴求前,提前准備好各個流程審批所需的資料。目前,在稅務局內部將多個需要縱向審批的事項建立多小組並聯式辦公,展開多個層級的容缺后補式資料提前審核,通過提前化介入、跨部門協調、多層級聯動,達到企業提出業務申請后的快速審批效果。
這樣的稅收服務,正讓臨港加速奔向自由港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