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留建筑賣光設備工業遺產價值削減 委員建議“做加法”

2021年01月24日16:34  來源:上觀
 
原標題:隻留建筑賣光設備工業遺產價值削減 委員建議“做加法”

  建議工業遺產的產權單位,抓緊時間向社會征集原產業的實物、文字、影像資料,充實工業遺產空間,再現原有產業印記。 ——市政協委員 吳榕美

  查資料,實地看,提建議……自從接觸了上海工業遺產,上海市政協委員吳榕美的腳步便沒有停下。

  2019年,九三學社市委學習委和市政協文史委聯合組成工業遺產課題組,吳榕美在成員調查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調查報告,並與其他87名市政協委員一起提出了“關於上海黃浦江、蘇州河沿岸近現代工業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

  “上海是近代中國工業的發祥地,楊樹浦路上有中國工業的很多‘第一’‘最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大型工廠歷經轉型、外遷或關閉,留下了豐富的工業遺產。2009年,市文管委經過普查,梳理出全市分布了290處工業遺產﹔2015年,市文物局公布上海現存300處工業遺產。

  但破壞也觸目驚心。在普陀區的一個啤酒廠,德國的全套老設備,被拆下當廢品賣了,后又花費上百萬重新做一套新的當擺設﹔有的企業說老設備沒地方放,也全部當廢品賣了……有資料可查,蘇州河十八灣,2009年時沿岸有100多處工業遺存,如今留下的不到三分之一。

  世界工業遺產保護的《下塔吉爾憲章》指出:如果機器設備或者部件被拆除,或者是如果構成遺址整體的輔助元素遭受破壞,那麼工業遺址的價值和真實性將嚴重削減。上海的工業遺產經過一批專家奔走努力,目前留存規模可觀。“然而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現在的工業遺存的呈現尚有缺憾,需要‘做加法’。”目前的保護大多限於工業遺產建筑和建筑群,與之相關的工業肌理、工業景觀等被忽視,還有大量的優秀工業遺產、工業街坊、工業區未得到保護和再利用。吳榕美多次建議工業遺產的產權單位,抓緊時間向社會征集原產業的實物、文字、影像資料,充實工業遺產空間,再現原有產業印記。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