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天所有時段全約滿,蔦屋書店上海首店開業

2020年12月25日10:50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前4天所有時段全約滿,蔦屋書店上海首店開業

摘要:首批嘗鮮的讀者有的為書和文創來的,有的為建筑本身而來。

12月24日,位於上生·新所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正式開業,前4天各時段預約人數全部滿額。

首批嘗鮮的讀者有的為書和文創來的,有的為建筑本身而來。

蔦屋書店上海首店開業。

蔦屋書店是一個策劃生活方式的提案型書店,不同於一般書店裡的導購、店員,生活提案師是蔦屋書店特有的職業,要求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內容非常了解,相當於這個區域裡的“專家”。

他們要對文創、書籍做出一個主題性的提案,比如書籍方面設置“城市美學踐行者”展示台,是關於建筑、城市更新、城市美學相關的提案,在《這裡是上海 建筑可閱讀》的116頁就介紹了建於1924年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也就是蔦屋書店的所在建筑的前世今生。

在文創區,提案師則以“城市速寫”為主題,運用建筑與城市關系的策劃將這些商品集結起來,讓人能暢想一種“令人憧憬的生活方式”。

讀者戴上手套,翻看時尚攝影師 David Bailey 的大書作品集。

獨一無二的特色文創。

書畫區域展出中國藝術家創作的“凝”。

讀者在二樓選書。

在“城市美學踐行者”板塊,《這裡是上海 建筑可閱讀》的116頁就介紹了建於1924年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也就是蔦屋書店的所在建筑的前世今生。

蔦屋書店一樓的原創商品。

蔦屋書店不僅賣書,還可以體驗到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的想象。不僅對內容做企劃,還可以對來店每一位客人的具體需求、喜好,想要定制怎樣的商品,通過觀察和聊天的方式給予推薦。

生活提案師小陳(左)在為讀者介紹文創產品。

畫廊提案師小陳,本科學的藝術史和法語,專業背景與畫廊契合,曾在拍賣行和畫廊工作。

有讀者問,為什麼蔦屋會設畫廊這個展區?小陳說,這是上海蔦屋獨有的特色,希望能夠把藝術融入書店,書店不僅僅是圖書,藝術也可以離生活很近,畫廊業態也是一種創新。

扇形門窗完整保留下來,中央區所有書架之間的連接拱門也是為了呼應拱形門窗而專門設計的。

壁爐上面“CCC”是“Columbia Country Club”的首字母縮寫,13顆星表示1924年建成時美國隻有13個州。

壁爐旁的窗花,書櫃用木頭材質打造,契合原建筑的風格。

由玻璃罩保護起來的科林斯柱,源於古希臘,特點是柱頭用茛苕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

紅鋼磚地板,比較斑駁,保留原狀,沒有經過額外的雕飾、修葺,建筑最好的就是被合理利用,修舊如舊。

沒有背板的書架,更好詮釋書籍、文創和建筑的契合。

東側是重要的歷保區域。

來上海蔦屋書店不得不看的還有建筑本身,上生·新所內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閑場所,1924年由美國建筑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建成。根據1923年的檔案,貼在一樓中央區麻花柱保護外罩上的哈沙德意向設計圖,與現在的建筑是有不同的。

中央區的8根麻花柱、兩側的壁爐,以及走上去吱嘎作響的地板都保留了原狀,壁爐上面“CCC”是“Columbia Country Club”的首字母縮寫,13顆星表示1924年建成時美國隻有13個州。

東側是重要的歷史保護區域,整個建筑的門窗,包括四邊都由木護壁包裹起來,不會看到裸牆。為了更好地呈現木護壁,專門設計了沒有背板的書架和貨架,更好詮釋書籍、文創和建筑的契合。

二樓的酒吧,比書店營業時間長。

(上觀新聞 蔣迪雯 攝影報道)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