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寶山區檢察院一公益訴訟助力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隱私權保護案例獲評2020年度上海檢察機關未檢部門參與社會治理優秀案(事)例。
上海首例以公益訴訟助力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隱私權保護案
一條信息的泄露,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風險……究竟是誰,在偷走孩子們的隱私?“精准營銷”如何演變成“精准騷擾”?這背后,有沒有“黑灰產業鏈”?我們如何通過公益訴訟,來保障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安全?
林媽媽(化名)是一個四歲孩子的母親,今年以來,她遇到了煩心事,有好多早教機構經常打來電話推銷課程,對方能夠准確說出她女兒的姓名、出生年月。源源不斷的電話,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
究竟還有多少陌生人掌握了孩子的信息?林媽媽向檢察官坦言了內心的擔憂。“孩子的事沒有小事”,檢察官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個案,侵害的可是廣大未成年人的公共利益。
2020年,寶山區檢察院在辦理耿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時,充分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對違法犯罪行為及時亮劍,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成功辦理了本市首例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隱私權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一線調查,厘清信息泄露走向
獲得線索后,分管檢察長高度重視,抽調未成年人刑事、民事檢察業務骨干成立專案組,迅速展開立案調查。走訪涉事早教機構,全面了解“耿某某”的任職時間及工作職責,以及該早教機構對客戶數據的收集、保存、使用的規定和流程。訊問耿某某,詢問馬某、馬某公司負責人,了解后者對所購信息來自早教機構系主觀明知。查找與林媽媽類似的被害人,就個人信息、隱私權被侵害進一步固定証據。
依法查明,“耿某某”在該早教機構負責宣傳營銷期間,擅自備份留存了2萬余條客戶數據,離職后,將其中3549條信息出售給馬某及馬某的公司,造成未成年人信息泄露。
專家研討,辨明侵權責任難點
分管檢察長召集“75號咖啡·法律沙龍”,邀請市院九部、研究室業務專家,公益訴訟專家、民法民事訴訟法專家、未成年領域專家、資深律師,就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1.公民個人信息的權利性質是什麼?2.公民個人信息是否具有財產性利益?3.誰是公益訴訟的適格被告?4.侵權責任如何承擔?
與會專家意見:增加信息購買人“馬某某”及其所在公司作為被告﹔增加侵害隱私權的認定﹔明確訴訟請求的范圍,包括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明確各被告均需承擔連帶侵權責任。
庭審直擊,宣示公益訴訟態度
今年8月26日,“庭審直擊”欄目通過上海檢察、今日頭條、新華社現場雲、愛奇藝、優酷等平台對這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庭審進行全程直播,寶山區檢察院分管檢察長帶隊出庭參加訴訟,專家、學者同步向網民進行專業解讀,收看人數超過50萬人。最終法院判決,除耿某某承擔刑事責任外,全部採納寶山區檢察院民事訴訟請求。上海電視台公益訴訟進行時欄目對辦案過程進行了全程跟拍。
檢察建議,助力企業合規經營
寶山區檢察院立足“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綜合保護工作理念,根據《網絡安全法》《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的要求,針對企業管理漏洞,向早教機構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進行整改。
該機構回函落實整改措施:一是建立合規的數據等級保護體系﹔二是規范未成年人信息儲存、使用流程﹔三是定期對員工開展培訓,切實堵漏建制,合規經營。
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的流通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個人信息泄露、隱私權被侵害等問題也日漸突出,背后的“黑灰產業鏈”還時常引發違法犯罪,嚴重影響公民的生活安寧和安全。
隨著《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實施,全社會對公民個人信息、特別是未成年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和責任將進一步加強。檢察機關將繼續充分履行公益訴訟職能,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貢獻檢察力量。
(來源:寶山區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