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浦東米倉裡的“文採會”,為何火遍長三角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謝衛群

2020年12月21日08:5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12月18日,浦東濱江民生路3號。細雨霏霏,天氣寒冷,這裡的大會卻熱氣騰騰——“2020魅力長三角·上海(浦東)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產品採購大會”啟幕,上海各區以及長三角主要城市代表雲集,停車場一時爆棚。

會場是曾經的米倉,很簡陋,卻“文採”斐然:不但有長三角文化採購大會,還有2020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頒獎,有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上海市文旅局、長三角合作辦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長三角公共文化專家智庫設立……

顯然,長三角公共文化服務聯動機制正在浦東建立。

2021長三角文採會啟動。黃日閱攝

“文採會”全國首創,搭建服務“長三角”文旅聯通大平台

“浦東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作用”,文採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的講話精神,要在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氣息、人情味生活的實踐中體現浦東作為。浦東新區常委、宣傳部長唐勁鬆說。

本屆文採會,“長三角”、“建黨百年”和“數字轉型”是三大主題,志在克服疫情影響,加大線上展示、宣傳和交易途徑,增強聯系服務長三角地區文藝院團、社會團體、旅游機構作用,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需范圍,搭建長三角聯動的公共文化供給平台,為百姓提供更高品質文化生活。

2017年起,浦東新區在全國首創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採購大會平台,針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配送過程產品內容單一、價格彈性小、優秀產品供給不足,造成供需“孤島”的問題,以“文旅聯通長三角,服務送到家門口”為主題,搭建平台探索供需對接新機制。

辦了四屆,文採會展商規模、影響范圍和內容能級不斷提升,國家級院團精品劇目輪番上演,累計1945家展商進行現場和線上參展,展會客流近26萬人次,供需雙方累計簽訂合同意向2.3億。探索得到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鼓勵支持,廣東東莞、四川成都等地區也先后借鑒舉辦了文採會。

以此為平台,浦東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積極拓展區域文化合作。如發揮“長三角城市文化館聯盟”整合功能,組織192家成員單位參展參演,南京、杭州、合肥、南通、嘉興、馬鞍山等十多家長三角地區文化館和院團齊聚。今年文採會便吸引了52家長三角地區公共文化機構和文藝專業院團參展,上海滬劇院、越劇院,寧波演藝集團、蘇州滑稽劇團,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等各級院團紛至沓來。南通、嘉興、馬鞍山等地文化館也爭相參與,本屆文採會實現了參展主體最多、節目最豐富且最接地氣。各文化場所運營機構以及長三角區域內旅游服務平台及龍頭旅游企業滿足對接需求,更多優秀作品走向長三角各地。

逛場子,在長三角城市的文化公司前挑選節目,這是文彩會上最有意思的場景。謝衛群攝

與長三角及市級專業院團聯手,“建黨百年百場主題演出”直通家門口

明年是建黨100周年,文採會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文化產品,高度重視將文化供給與重大題材、重大活動相結合,向長三角專業文藝院團、市內各類文化團體和機構定向征集“建黨100周年”主題產品,321個“建黨百年”主題產品登陸文採會平台供需方採購,包含演出、講座、導賞和特色活動等。

浦東新區文體旅游局局長黃瑋介紹,明年,浦東將與長三角及市級專業院團聯手推出“建黨百年百場紅色經典”系列演出,主題演出覆蓋全區,各演出團體還將組織直通家門口的“紅色經典”專場導賞,百姓與名家名團互動,增加愛黨愛國情懷。

今年文採會,還現場集中展示了遍布浦東街鎮村居1300多家“家門口服務站”提供的基層文化點單、預約、咨詢、服務等功能。

浦東宣傳文化基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撬動作用,立足“家門口”推出貼合街鎮基層村居需求的小培訓、小演出,電影放映小分隊、小型展覽等“小而美”文化菜單,宣傳文化基金對街鎮和村居不同層次採購項目,予以一定比例補貼。

作為浦東文化藝術節演出季延伸,文採會安排浦東的東方藝術中心劇場、外高橋文化藝術中心劇場、惠南分中心劇場、北蔡文化活動中心劇場、浦東大戲院等,聯袂演出文採會上採購的劇目,百姓演給百姓看,國家級、市級院團藝術家與浦東文化團隊精品演出團隊同台獻藝。

磚集館,2020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獎獲獎案例之一。位於南京明城牆腳下,取“城磚文化集合傳承”之意,累計回收散落城磚25萬塊,講述全民保護古城牆的故事。

全市16個區文旅局首次集中亮相,推介各具特色的文旅項目,如黃浦“城市草坪音樂會”、靜安“秉初心 學四史 游靜安”微游線路、徐匯的海派風情、長寧的國際精品城區微旅游線路﹔普陀蘇州河段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工人運動發源地,虹口擁有上海市中心保存最完整的水系格局風貌,楊浦擁有濱江特色歷史文化旅游線路,不約而同“依水而行”﹔寶山的顧村櫻花和田園小鎮、閔行的夜市美食、嘉定的古朴與現代融合各具特色﹔金山之美如畫,鬆江技藝溯上海之源,青浦之古鎮與郊野,奉賢帶來休閑手冊,崇明則挖掘生態與文化。

浦東將旅游產業進行全域融合,攜手各大旅游平台推出豐富的長三角旅游路線,以“旅游+文化”推動旅游業和文化產業共融共生共興。

本屆文採會專設文化數字體驗區,邀請上海創圖科技、上海譽迪文化科技、上海建為歷保科技等12家文化高新企業組團參展,設置VR/AR數字體驗空間、設備和互動項目,讓市民耳目一新。

在線上直播區,長三角專業院團、公共文化機構、文化主管部門、文化企業的代表會和專家、市民親密互動。期間,全新改版的“文採會網上商城”平台會登陸移動客戶端,關注“浦東文化”微信公眾號,就能進入“商城”,近2000個產品悉數可看、可選,全年持續提供文化供給服務。合柴1972 ,是2020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獎獲獎案例之一。位於安徽合肥,國內首座由監獄舊址蛻變涅槃的城市公共空間,它曾見証合肥工業歷史的耀眼榮光。

參賽作品連年翻番,長三角美好空間“C位出道”

美好生活,洋溢在公共空間。

“2020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公眾參與熱情高漲,引發4142萬網絡熱度,較上屆的595萬暴漲,“美好空間”從線下熱到了線上。

本屆大賽征集到633個參賽案例,覆蓋長三角三省一市,比上屆322個案例接近翻番。2019年,大賽走出上海,試水長三角,今年更在長三角引發共鳴,江蘇、浙江、安徽參賽比例從2019年不足10%躍升到40%。賽事評出各類獲獎案例109個,其中蘇、浙、皖案例達46%,長三角強者對話,盡顯風採。全場大獎——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獎亦花開各處,上海的M+音樂街區、金橋碧雲美術館,江蘇的磚集館,浙江的陶倉藝術中心,安徽的合柴1972文創園,蘇浙滬皖各擅勝場﹔蘇州博物館作為蘇州文化地標、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封山之作,一舉獲得評委會特別獎。

三年厚積薄發,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特色鮮明。大賽初衷不在於推“榜單”,而是“賽以致用”,形成擁有100多位設計師的公共文化空間設計師庫,如華東師范大學麗娃河書吧、愛民弄改造的日清設計,思南書局、朵雲書院上海中心店的設計師俞挺、綠之丘的設計師章明與張姿,勤海睦鄰中心的設計機構予舍予筑,濰坊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設計師陳嘉煒、四葉草堂的創始人劉悅來,以及王彥、柏振琦、倪旻卿、孫昳家等設計精銳﹔構建了擁有近千成熟案例的作品庫,幫助優秀公共文化空間設計從“紙上”走向現實。

陶倉藝術空間,2020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獎獲獎案例之一。位於浙江嘉興的陶倉藝術中心,建筑面積近3000㎡,以紅磚為主元素,保留“老糧倉”風貌,用蓮花、麥穗等元素體現在地文化。它是運河陶倉理想村地標,這是正庭光漏下來的樣子。

浦東大賽讓更多設計師將目光投向百姓身邊的空間營造,讓大師作品走進家門口﹔也促成了設計師與需求方“金風玉露一相逢”,周家渡街道通過空間大賽設計師平台,把社區景觀綠地月半灣的居民文化生活融合到空間敘事之中﹔在考察安徽殷港藝術小鎮時,設計運營團隊的獨具匠心令浦東新區政府印象深刻,立刻引薦給惠南鎮對接。需求方既可在設計庫選取心儀作品,“拷貝不走樣”﹔也可以邀請設計師因地制宜再設計,將需求轉化為驅動點,將亮點轉化為樣板。

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孫毓以為,公共文化空間不僅在於提升城市空間美學品質,更在於為市民提供怎樣的精神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全民美育素養。

通過大賽,更多優秀作品從設計變為現實。浙江嘉興王江涇鎮曾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糧倉——“陶倉”,經歷火燒廢棄多年,裸筑更新,年輕設計師柏振琦基於糧倉的建筑特質與歷史背景,改造成集藝術片區、休閑區、文創、潮品於一體的時尚集市,遠近居民慕名而來。在合肥,合柴1972先后經歷合肥二輪窯廠、合肥柴油機廠等身份,隨著城市更新,如今打造成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的文創園區,集合肥當代美術館、家電故事館、圖書城等文化功能於一體,成為安徽的文創櫉窗。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主辦方提供)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