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職大師汪懌 | 為什麼優質職場更要堅持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2020年12月17日14:51  
 

多變形勢下,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是否可以幫助企業佔盡先機,保持一個優質職場的可持續發展?這其中,組織或人力資源有哪些轉變要著重關注?聽聽優質職場評委大師汪懌怎麼說。

想要應對變化,首先要清楚變化與趨勢在哪裡。作為社科院人力資源研究領域的專家,大師汪懌從宏觀的角度,整理出了他最近洞察到的三個的職場明顯變化:

一、實體工作與虛擬工作之間的切換越來越多

虛擬工作,即online工作形式,開始可能是工作者的需求,但疫情加快了它普及的速度,在線交付的需求變多,消費者成為這種工作形式的推動力,使得這種工作形式不斷延展,成為一個趨勢。

二、靈活用工或共享用工,正成為風尚

靈活用工早在20年前就有,但以往的“靈活”是以臨時工作為主,現在則是臨時工作、任務、崗位、項目,紛紛都在靈活拆分,片斷化,可以說是更靈活。另外,疫情也推動了共享用工的再次發展。

三、人力資源的用工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以往用工模式有三種,分別是雇佣關系(簽定勞動合同的正式員工)、勞務派遣(第三方簽定勞動合同)、眾包(依托於項目的合作關系)。現在又多出來一種用工方式,消費者或產品使用者、客戶、合作伙伴、產業上下游甚至競爭對手,都有可能成企業人力資源工具或是來源,即基於產業鏈形成的人力資源共享模式,也叫開放性人力資源經濟。

總體而言,未來的趨勢中,雇主與雇員間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工作與非工作之間也會越來越模糊。

汪懌認為,對企業,特別人力資源管理者來說,需要運用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去思考和應對這些趨勢變化。

首先,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是否還能堅守原來傳統的方式。

在這種趨勢下,人力資源管理中所涉及的人、工種、工作性質、工作模式、思路等都會變得不同,組織的首要任務是區別與劃分核心員工與非核心員工。同時,現行基於組織架構形式產生的體系及其管理方式、激勵方式、配置方式要做出相應變化,需要開放的人力資源管理,對核心員工與非核心員工(即零工、片斷中或環節裡進入的人員)要做不同的支撐。

簡單來說,就是員工可能不再是8小時基於組織流程為組織服務了,組織管理或人力資源管理,要分人群、工作形態了,要求既要穩定,又要保持靈活快速應對。比如說,原來組織內的正式員工,選用育留的步驟裡有一個“養”的過程,讓員工逐漸與組織需求匹配,而現在則變成,快速發現可用人員,即插即用,從選用到激勵等一系列方式都要發生變化。

其次,是對人才的價值如何判斷。人才的核心價值、戰略價值在哪裡,是要基於組織發展、企業戰略去分析的。這種著眼於宏觀的價值分析,才能夠把崗位、工作、項目等確定下來,也才能知道如何劃分核心人才與非核心人才,如何在更廣闊的范圍裡基於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方式實現更多靈活的匹配。

再次,是人才發展要如何進行。對於組織來說,不單單要關注組織邊界內的人,還要關注與組織相關、在組織價值鏈上的不同人,這樣一來,吸引、培育、使用人才的方法都要轉變,這是需要探索的。

最后,未來組織的崗位設計將如何進行。未來一個職位可能會被分解成若干工作片段,成為不同的任務、項目,分給不同的人做,崗位、工作、項目、任務,會變得不再是一體的,是分開的,原來的職位就不存在了。那些具有核心價值的核心崗位會仍然存在,但其與組織的關系也可能不再是雇佣關系,而是合伙人關系,即便是雇佣關系,也更強調平等。而那些執行性的、可操作性的,可在線的非核心崗位,可能就不存在了。

汪懌認為,誰能夠更早感知變化,誰就更能佔得先機。特別是企業的人力資源,要成為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擁有前瞻性、系統性、全面性、未來性,敏感於市場變化,知微見著,更要突破以往的先看3、5年,變成要去看2035、2050,去了解新興的技術在哪裡,新興的社會形態、工作形態是什麼。

特別是企業的HR,需要有戰略投資的眼光,要早於老板的想法或意識,有所儲備。不能隻在HR的范疇裡考慮問題,要去了解產業、市場、技術,除了眼前的事情外,還要留下時間,去看未來細微的可能性。

佔得先機,才有機會可持續發展。在未來,沒有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將不能更好為企業、為優質職場保駕護航。

(來源:優質職場)

(責編:龔莎、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