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資料圖片
又屆一年歲末,又到新一輪五年規劃時。
2020年11月25日,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是審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十四五”,上海未來的硬核舉措都有哪些?2035年遠景目標又是怎樣?《建議》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展開畫卷,指引城市未來。
2萬余字的《建議》,信息量巨大。如何解讀?大江東工作室擷取“1”到“10”這10個數字為線索,串起其中梗概,端詳城市未來——
“1”—— 學習,一條主線始終貫穿
縱觀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始終貫穿有一條主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對黨中央交辦的重大任務逐條細化落實。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四年親臨上海、指導工作,明確上海新的時代方位,賦予新的歷史使命。
——2017年,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
——2018年,總書記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總書記要求上海強化“四大功能”,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
——2020年,總書記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殷殷寄望,莫大信任:“上海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一定能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
“上海市委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便是全面梳理總書記指示要求,逐項部署任務舉措,逐條細化落實。”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沈立新介紹說。
“2”——乘勢,“兩個一百年”繼往開來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上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始終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背景之中、在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對上海發展的定位要求之中、在深入實施2035城市總體規劃之中完成的。
2035年上海的遠景目標,了解一下先: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級,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人民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杆。
上海浦東陸家嘴區域。資料圖片
“3”——轉型,因應“三個大變局”
《建議》出台的背景,有“十四五”時期國內外形勢面臨的三個大變化——世界格局之變,發展階段之變,發展格局之變。這是分析、判斷、把握“十四五”發展環境的重大前提,也是研究確定未來發展目標任務的主要依據。
《建議》出台,備受矚目的當屬上海首次提出整體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
轉型涵蓋城市生產、生活、生態方方面面,包括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等領域。創造最具未來感的數字城市新體驗,核心也是三句話:一個整體性轉變,一種全方位賦能,一次革命性重塑。
“疫情改變了工作生活方式,也讓上海思考:能不能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在線新經濟發展,加快治理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步伐。”沈立新透露,包括“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這“兩張網”在內,上海數字化發展有很好的基礎,未來將“長遠謀劃,持續謀篇布局,推動整體轉型”。
“4”——聚焦,夯實“四個放在”,構筑“四大功能”
“四個放在”,是上海在具體謀劃和確定未來發展目標時始終堅持的工作基點。就是要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戰略定位、經濟全球化大背景、全國發展大格局、國家對長三角發展總體部署中,一一謀劃和推動。
“四大功能”,是上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包括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
《建議》用一個章節部署“四大功能”,強調聚焦關鍵環節發力。真正做強“四大功能”,上海才能在未來發展中,構筑不可替代的戰略優勢。
《建議》對上海發展格局再審視、再調整、再優化,提出加快四方面重要工作:
——推動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優化市域空間格局。
——完善經濟發展格局。
——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備受市民矚目的,當屬優化市域空間格局。總的思路是“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
這將給城市面貌帶來頗大變化。僅以新城為例,便涉及嘉定、青浦、鬆江、奉賢、南匯等五處﹔南北轉型,又意指推動金山、寶山南北兩極轉型升級。
“我們把五個新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起草組專家表示,要加快打造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為上海未來發展構筑新的戰略支點。
上海奉賢古華園秋景。奉賢區供圖
“5”——定性,提出“五個更”,做優“五型經濟”,實現“五個人人”
《建議》提出“五個更”要求:城市核心功能更強大、人民群眾生活更有品質、城市精神品格更彰顯、生態環境質量更優良、超大城市治理更高效。
既有定性表述,也有定量要求。比如,完成全部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任務﹔公園數量達到1000個以上等。
一個個數字背后,是上海百姓的嶄新生活。
“關鍵是要在未來五年有一定顯示度,讓百姓有獲得感。”起草組專家指出,《建議》主要是提大的思路和目標,更具體的指標將在規劃《綱要》中進一步體現。
經濟發展,是城市生命源泉。上海提出,完善經濟發展格局,重點是做強做優“五型經濟”:創新型、服務型、總部型、開放型、流量型,彰顯大都市經濟的業態優勢。
“提出‘五型經濟’的主要考慮,是要改變把產業簡單分為二產三產的傳統路徑,更多從新經濟、新企業、新技術、新業態來看政策供給,做強五個方面。”專家說。
《建議》提出,“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要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邁上新台階。
人民城市的“五個人人”理念,更是貫穿《建議》始終,“永遠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沈立新強調。
“6”——回看,“六個顯著”奠基未來
《建議》回顧了上海“十三五”成就:上海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劃時代意義的五年。
的確。黨中央每年密集交辦給上海的重大任務,既是重任,更是巨大動力。上海抓住了機遇,在圓滿完成各項重大任務的同時,掀開這座光榮城市接續奮斗、再創奇跡的新篇章。
對“十三五”取得的成就,《建議》用“六個顯著”概括——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改革開放再出發步伐顯著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黨的全面領導顯著加強。
以“一江一河”為例。黃浦江、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畫出從未有過的美麗圖景﹔“五違四必”等綜合整治取得實效,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新的生活方式讓人更好與自然和諧相處……
不忘過去,不畏將來。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為上海“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游人如織的楊浦濱江。 戰長恆攝
“7”——務實,七組詞描繪“人民城市”未來
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建議》提出,要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力爭到2035年,“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
人民城市將有怎樣的生動圖景?《建議》用七組詞描繪——“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建議》還提出“城市家具”理念,要把城市公共空間中各種戶外環境設施,如指路標志、衛生設施、公交站點、藝術景觀設計等,打造得更加安全整潔、便利舒適。
有沒有想起武康大樓?
2019年初,各方攜手,成功將武康大樓周邊“蜘蛛網”般的架空線全部入地,讓這幢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筑重現清新優雅,成為網紅打卡點,更多的年輕人在結緣上海,愛上魔都……
起草組專家形容,《建議》出台,就是要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把確定性的事想得更明白,說得更清楚,寫得更務實,把說到做到的事做得更清楚。”
“8”——部署,八項內容勾勒城市文化軟實力
城市文化軟實力,不可或缺。
總書記概括了上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指明發展方向、提供宏大格局。
《建議》部署,“十四五”加快建設“兩中心”(全球影視創制中心、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兩都(亞洲演藝之都、全球電競之都)、兩高地(網絡文化產業高地、創意設計產業高地)、兩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八項內容,逐一勾勒,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畫卷徐徐展開。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資料圖片
“9”——突破,“3+6”產業布局,著眼國際競爭力
“3+6”產業布局,大約是《建議》討論斟酌最多的細節之一。
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首先得明確,哪些產業,將成為上海重點發展的重點產業?
“3+6”是啥?
——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
“充分征求意見過程中,也經過了一些調整。事實上,上海下一步發展並不囿於‘3+6’,《建議》的提出,是希望產業導向更明確一些,成為支撐未來上海發展的產業。”起草組專家表示。
未來,上海將以此為突破口,打造一批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
“10”——決策,群策群力,十易其稿
《建議》起草,是實實在在展開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的過程。
2019年9月,上海成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雙組長。
2020年上半年,成立由上海市委研究室牽頭,市委、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文件起草組。期間,市委常委會多次審議,研究確定“十四五”發展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標任務。
上海市發改委委托50多家研究機構,就48項重大課題開展研究。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組織專題討論,形成系列調研報告。
上海市區兩級開通“十四五”規劃公眾建言平台,收到建言兩萬多條……
“起草組研究各方意見和建議,充分吸納、能改則改,反復修改完善,十易其稿,形成提交市委全會審議的《建議》討論稿。”沈立新說,“《建議》制定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體現,廣泛凝聚社會各界智慧,充分反映人民群眾期待。”
規劃《建議》,重在落實。“不到長城非好漢。”隻有扎實推動,才能實現《建議》最終目的:讓這座城市的每個人,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