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務在黃浦——

建好兩張網,打造“世界會客廳”智慧化窗口名片

唐小麗

2020年12月02日11:47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共享單車亂停在背街小巷,“城區大腦”能自動發現、識別、派單﹔企業到行政服務中心辦事,智慧系統能自動通知服務人員,送上精准服務﹔小區發生高空拋物,“神經元”能實時捕捉,精准定位到戶……

在黃浦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指揮大廳,一張藍色巨型電子顯示屏佔據整個牆面。屏上全息、全景呈現黃浦城區治理的各類要素。這是打造智慧黃浦的核心基礎,也是“一網統管”的“城區大腦”之所在。

“作為上海的中心城區,黃浦區的區位非常關鍵,人流密集,交通發達,市場繁榮,城區治理的難度以及挑戰都非常大。這些年,黃浦嘗試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整個城區治理賦能。這是未來城區治理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迫切的現實需要。”在今年5月舉行的全國兩會上,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說。

正如杲雲所說,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城區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黃浦區一直在尋求解決路徑。

2018年,黃浦區政府印發《黃浦區關於加強新型智慧城區頂層設計的實施意見》,提出整合全區資源,著力解決“數據孤島”等瓶頸問題,加快推動跨部門、跨領域的基礎共性平台建設,深入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目標明確后,2019年初,黃浦區聯合華為等企業啟動智慧黃浦綜合運營指揮平台建設。

根據上海市大數據中心的總體規劃要求,黃浦區以“1+1+3+N”實施路徑,建設區大數據平台。“縱向”完成市、區大數據資源平台級聯銜接,打通市區數據互聯互通渠道,實現市區條塊數據的聯動共享﹔“橫向”打通區內各部門、街道數據共享交換通道,形成“縱橫貫穿”的黃浦區級“數據中台”,全面攻破“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為智慧城區、城區大腦以及“兩張網”建設和推進提供了基礎支撐。

近幾年,共享單車成為時下流行的出行方式,發展迅速、受眾面廣,最初的“野蠻發展”已逐步實現有序規范化管理,但在亂停亂放、佔用城市道路、影響市容秩序等方面的問題仍舊突出,給城市環境及市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為解決這一“城市面貌痛點”,黃浦區基於“城區大腦”建設,搭建了“共享單車應用場景”。一旦智能發現共享單車亂停放事件后,“城區大腦”將“共享單車違停”事件工單自動派發至相關部門和處置團隊通過事件聯動處置移動終端小程序中,並組織現場快速處置。這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問題發現的成本,同時也縮短了處置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日,黃浦區第一家“一網通辦”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區在小東門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正式對外開放。目前配備了一網通辦自助服務個人事務終端、企業事務終端、自助電腦、社會保險查詢機、醫保自助服務機和自助証照櫃等智能設備。對市民而言,24小時自助服務區在時間、空間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空間上完成了全覆蓋,在時間上延伸至了全天候。對街道而言,自助服務區的擴容有效緩解了事務受理大廳的服務壓力,降低了服務成本。

小東門街道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區

隨著“一網通辦”24小時自助服務區開發運行,將會有更多便民利企服務事項融入。小東門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也將依托“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台,借助運管平台、人工智能、“隨申辦”市民雲、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結合中心自身優勢,傾力打造東門特色的全方位服務體系,營造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而小東門街道正是黃浦區的一個縮影。

“一場疫情阻擊戰,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兩張網’的建設,是提升城區治理現代化水平,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引擎。后疫情時代,我們將繼續建設好‘兩張網’,不僅需要應用更先進的技術,也需要我們在理念及制度上不斷變革、升級。”杲雲坦言,黃浦區將以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合力推進“兩張網”建設,探索出超大城市的智慧治理方法。

黃浦區智慧城區建設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黃浦區將全力構筑智慧黃浦城市智能體,瞄准國際大都市智慧城區新標杆這一目標,在數字科技使能下,打造上海“世界會客廳”更加精細化、智慧化的窗口名片。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