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中信銀行(合肥)金融后台服務中心項目示范亮相安徽省工程質量安全工作推進觀摩會

2020年11月30日12:40  
 

10月19日,由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辦的安徽省工程質量安全工作推進觀摩會成功舉辦。中建二局中信銀行(合肥)金融后台服務中心項目作為示范項目,迎接來自安徽省各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重點局主要領導,各市、縣(市、區)質量安全監管科室及質量、安全監督機構主要負責同志及建設單位、監理單位代表觀摩。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宋直剛,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質量安全處處長劉蘭,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副巡視員、省建設行業質量與安全協會會長陳幼年等領導出席。

觀摩會旨在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宣貫,推動手冊貫徹實施,不斷提升安徽省建設工程品質。

與會人員實地參觀項目實體展示區,詳細聽取了項目落實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手冊》的標准化做法,深入了解項目在科技引領、綠色建造等方面的優秀經驗。在對施工現場的觀摩過程中,項目在標准化管控、智慧工地等方面的創新做法得到了與會領導的高度好評。

物聯網應用,工地蘊藏大智慧

中建二局中信銀行(合肥)金融后台服務中心項目位於濱湖新區金融板塊,集綜合辦公、呼叫中心、會議培訓和異地災備等功能為一體,共分7棟單體,包含1棟三十四層建筑高度167米超高層公共建筑、3棟呼叫中心、1棟宿舍活動中心、1棟會議培訓中心及1棟災備機房等,總建筑面積26.7萬平米。在對施工現場的觀摩過程中,中信銀行(合肥)金融后台服務中心項目在建筑質量與智慧工地等方面的突出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項目基坑佔地面積達到1萬多平方米。項目通過引進基坑監測雲平台系統,讓基坑有了觸覺,建筑“會說話”。通過在基坑中埋設監測設備和無限傳感器,實時監測位移,當基坑內各類傳感器偏離預定數據,將自動報警,並將預警信息同步推送到管理人員手機終端,便於及時掌握基坑信息,成功實現對基坑從被動監管到主動監管,事后監督向事前事中監督的雙轉變。

樣板引路,看得見的實體標准“教科書”

為提高工程成品質量,中建二局中信銀行(合肥)金融后台服務中心項目深入推行工程“樣板引路”制度,明確質量安全目標,做到樣板先行、統一操作要求,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的難點,防止和控制了工程質量通病。

進入工地現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質量管理樣板展示區,展示區中設有多面展示牆,每個施工細節的施工工藝以剖面圖形式展示在樣板牆上,包括牆、柱、樓梯、防水、直埋管件等實體樣板和材料樣板,為大家提供了統一的管理參考標准。

安全管理標准化教育園地內設有入場機器人體檢和安全VR體驗。在培教中心,項目一改之前的傳統說教方式,通過平板採集施工人員指紋信息,通過動畫、漫畫、VR仿真等喜聞樂見、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入場交底,“親身”體驗現場危險因素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進一步提升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交底后,項目通過BIM 5D平台,自動形成安全交底內頁資料,可隨時打印,實行無紙化辦公,降低能源損耗。

BIM建模,破解施工難點

在看不見的地方,BIM三維的運用,則為項目施工組織提供了更為准確、科學的依據。據悉,中信銀行項目整體功能復雜,功能管線多,管洞預埋預設多,專業通道多,“稍有不慎”,需重頭再來。

項目引入BIM軟件平台,將項目設計、施工、運維等各階段的數據交互,建立全周期大數據庫,自動生成協調模型,不僅能夠導出各個部位的“平立剖圖紙”,還能成功避免工程結構與暖通、機電安裝及設備等不同專業之間的“摩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為了深化BIM運用,實現可視化交底,項目還運用VR技術,研發BIM工藝交底APP,該APP可將每張圖紙變為生動AR模型,手機掃一掃,就如同戴上AR眼鏡,清晰看到對應的實體工程部位、模塊、構件的三維效果模型,還可對其進行旋轉、縮放等全方位查看,同時伴隨已提前錄制的講解語音及文字,使現場工人能夠迅速掌握施工操作信息,讀圖效率提高2倍。

信息可追溯平台:為建筑貼上“身份証明”

在項目工地,還有很多隨處可見的“黑科技”,如塔吊上會發光報警的螺母、會測速的螺旋槳、臨邊洞口會預警的小黑盒、會自覺防碰撞的塔吊叢林、塔吊司機的“鷹眼”——可視化吊裝系統等。

在中建二局中信銀行(合肥)金融后台服務中心項目,隨處可見二維碼。這些二維碼貼在工人的帽檐后以及大型機械和梁柱上。隻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就會出現詳細的教育交底信息、檢查情況與整改情況,儼然一個細致的“身份証明”,這一信息可追溯平台,為現場施工操作、管理人員檢查提供了便捷,便於信息可追溯。(傅曉茹)

(責編:鄔迪、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