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1月2日電 (記者 曹玲娟)10月31日,茶文化學者楊多杰攜新書《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來到位於上海黑石公寓的幸福集薈,與讀者共讀茶詩,說古道今,帶讀者領略氤氳茶香。
中國是茶的國度,也是詩的國家。歷代文人創作的大量茶詩,不僅記載了中國歷代茶葉從生產到品飲的情景,其所呈現的文化品格,也是中華文化品格的側寫。在茶文化依舊盛行的今天,讀茶詩還有用嗎?怎樣更好地理解茶詩?
《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一書於今年7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精選了歷代文人寫作的茶詩,解析茶詩的同時生動再現了古時的品茶場景,描繪了文人間品茗贈茶的佳話。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而在中國詩歌史上,茶詩亦是一道特別的風景。茶詩中不同程度地記載了中國歷代茶葉從生產到品飲的情景,反映了詩人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此次活動主題為“茶詩,為什麼沒人讀?”楊多杰首先提出,從實際功用的角度來看,如今讀茶詩是不會有直接的功利效應的。但從精神方面來看,它們仍然值得被細細品讀。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創作了大量茶詩,如白居易寫的茶詩竟達64首之多,唐代詩人盧仝的名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也流傳至今,其錯落有致的書寫使千百年后的我們仍能身臨其境般體會當年盧仝品飲新茶的舒暢。這些作品是我們研究中國茶文化的寶貴財富。
何為茗粥?何為茶宴?古代文人如何品飲享受?如何遴選茶具?在《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一書中,作者楊多杰以茶詩為據,重探中國茶文化的深遠淵源。活動現場,楊多杰先后列舉了幾首著名的茶詩,與到場讀者一同欣賞茶詩中所呈現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