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為人民·黃浦群像

五裡橋街道: 感受城市溫度 精細打造“街區共同體”

2020年10月20日11:20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街鎮是人民城市建設的最前線,是基石和底座。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提出一周年之際,黃浦區新聞辦與人民網上海頻道合作,以“人民城市為人民 黃浦10個街道的治理場景”為主題開展系列報道,通過街道群像圖全景式展現黃浦區各街道在社區治理方面的特色亮點和生動實踐,體現黃浦“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社會治理繡花功夫。

今天,推出第一期五裡橋街道,一起感受城市溫度,了解五裡橋街道如何精細化打造“街區共同體”。

“沒裝電梯前,家裡樓層高,爬樓老吃力了!現在,老朋友老同事都羨慕我,說‘儂在享受了’。”家住上海市黃浦區五裡橋街道橋一居民區的陳阿伯,今年82歲,向記者聊起老公房加裝電梯時,老人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在黃浦區五裡橋街道,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成為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

建設人民之城,要牢牢樹立一切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要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如何通過激活社區細胞讓城市充滿活力,增強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裡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沈永兵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五裡橋街道就已結合基層社會新變化,根據街道區域的歷史淵源、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特質劃分出“人文濱江”“頤樂家園”“創意家園”等三個街區,通過黨建資源的聯結帶動治理資源的整合,推動多方聯動,打造出了三個各具特色的生態治理圈。

探索黨建引領、民主協商、因地制宜、一梯一策的五裡加梯模式

8台加裝電梯已投入使用、6台正在進行加裝施工、2台正在施工准備階段……截至目前,五裡橋街道橋一居委成為了黃浦區首個實現加裝電梯全覆蓋的居委,34個老式小區的門棟都將用上新電梯。

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牽頭編印下發了《桑城居民區恭房小區加裝電梯經驗手冊(2018)》和《五裡橋街道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手冊(第二版)》兩本加裝工作手冊。各小區的加裝電梯實踐形成了“黨建引領、民主協商、因地制宜、一梯一策”的加梯“五裡模式”。黨建引領促進了居民自治,為加裝電梯成功奠定了基礎,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開始自主加裝電梯,讓居民圓了“電梯夢”。

搭建多元參與平台,共同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如何積極構建多元參與的平台和機制,讓社區各方有意願參與、有能力參與、有途經參與社區治理?

五裡橋街道作為典型的居住型社區,具有區域面積小、小區多和常住人口多的“兩多一小”特點。之前,街道就曾因小區管理問題接到許多12345投訴案件。2019年末,街道成立紅色物業聯盟,將有一定黨建工作基礎的物業服務企業納入首批紅色物業聯盟單位,旨在通過黨建引領整合區域物業服務企業資源,實現高質量物業服務經驗共享與優勢互補,共同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在疫情防控期間,紅色物業聯盟也發揮了大作用。”疫情防控既要黨員帶頭,也要實實在在、因地制宜的管理舉措。五裡橋街道現有住宅小區80個,其中近一半是直管公房和系統房,這些老舊小區中有的“環環相扣”,大小區內嵌小小區﹔經統計,這些老舊小區的出入口數就多達76個﹔有的老小區與老小區間“緊密相連”,共同組成了“弄堂迷宮”。由於這些老舊小區的物業收費標准相對較低,不少小區由街道紅色物業聯盟單位進行托底管理。這些物業服務企業不僅做到了全員上崗,在居民區黨總支的號召下,第一時間投入防疫防控工作中。“紅色物業更多是紅在引領,紅在隊伍,紅在機制。面對一些艱難險阻,他們很少提困難,更多地是想辦法配合,想辦法來解決。”

年久失修的老舊小區樓道防盜門改造、10多年樓齡的商品房小區電梯更換……這些社區治理中的棘手事、矛盾點如何順利化解?上海在基層自治中探索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便是在五裡橋萌生的以聽証會、協調會和評議會為內容的三會制度,如今早已納入《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被眾多小區採用,成為基層治理的有效辦法。

多年來,五裡橋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三會制度”為載體,暢通渠道平台、完善民主協商,不斷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

“三會”制度究竟有何獨到之處呢?在沈永兵看來,有效解決了三個問題:一是小區由“誰來自治”、二是小區居民“自治什麼”、三是小區居民“如何自治”。比如,春江小區是具有近40年歷史的“高齡”小區,小區公共設施老舊,公共空間堆放雜物、消防安全通道堵塞、違章搭建現象頻發。小區居民在居民區黨總支的引領下,依托“三會平台”暢談居民改造設想,共同參與、支持小區設施“微更新”。在社區居民的出謀劃策下,原先無人問津的紫藤架變身科普走廊,並取名為“和美智家”,成為居民間的交流互動天地﹔車棚更新升級,增添了充電裝置及防火設施﹔坑窪不平的鵝卵石小徑拓寬為塑膠跑道,小花園“變身”萌娃游樂場,成了社區老少喜聞樂見的每日打卡點。通過三會制度,居民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變,可以說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落地社區的生動體現。

五裡橋街道自覺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在社會治理領域探索、創新、實踐。2020年,街道以“五創883”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基地作為新起點,聚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著眼滿足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需要,通過舉辦“企事業單位社會責任日”“雙創大賽”“社會治理項目經理人培養計劃”驅動多元主體參與,形成以社會組織聯合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社區基金會為核心,社會組織、高校、共建單位等社會力量為支撐的社會治理公益服務聯盟。

實實在在感受城市的溫度與幸福感

中午11點,位於蒙自路上的五裡橋街道長者食堂開始熱鬧起來。家住附近小區的王老先生和老伴第一批前來用餐,“我們點了三個葷菜兩個素菜,剛燒出來的味道就是好,價格也不貴,住在這裡真的老幸福的。”除了每天供餐給附近的老人之外,在11:45之后,將對所有食客開放,附近的上班族也多了一個用餐的好去處。

為老服務最能感知城市的“溫度”。如何把提升居民獲得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構建面向社區的普惠性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讓社區不同年齡、不同群體都能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裡橋街道老齡人口多,居家養老是老人們的普遍願望,街道黨工委大力推行“原居安老支持計劃”,通過將機構養老資源輻射至家庭、完善日托所等養老服務設施、推行養老顧問2.0模式、開設社區長者食堂等多重舉措,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多樣化、專業化、精准化、智能化。同時,街道也積極盤活資源,全面推進兒童友好社區創建。在建成全市首批社區托育園的基礎上,全年開設“小學生寒暑托班”、“社區1+1”愛心晚托班、“330公益晚托班”等公益課程,一定程度上緩解學齡前兒童照顧難和雙職工家庭放學托管難問題,並以三個街區為單位分別建立兒童議事會,引導青少年走進社區、了解社區,為社區發展建設出謀劃策。

在五裡橋,這只是小小的縮影,因為有愛,大家在這裡工作,因為有愛,大家願意在這裡生活。

沈永兵表示,接下來,五裡橋街道黨工委將始終堅守人民立場,以黨建為紐帶,凝聚街區建設的合力,做到凝聚共識、深化平台、實現共贏﹔以質量為導向,提升黨建引領的力度,讓基層組織更有力、陣地網絡更健全、黨群服務更優質﹔以服務為目標,讓“人民城市”理念落地開花,在提高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中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