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這些創新成果可復制推廣

2020年08月31日16:27  來源:解放網
 

11月8日,欽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革冰率隊赴上海考察學習自貿區先進經驗。王革冰一行來到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片區和上海洋山深水港區四期碼頭,詳細了解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先進制造業、保稅物流、保稅商品展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產城融合發展、碼頭建設與發展等方面的好做法、新經驗。

  金融制度改革與創新先行先試

2013年9月29日,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外高橋挂牌成立。截至到2018年,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有127個創新事項以及“証照分離”改革試點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說,“聚焦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率先向縱深推進”。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中央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制度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

作為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區自挂牌之初,就以金融開放創新作為最大亮點。其中,自由貿易賬戶作為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基礎設施,屬於上海獨有的金融改革舉措。截至2018年6月底,已有56家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和証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直接接入自由貿易賬戶監測管理信息系統,開立自由貿易賬戶7.2萬個,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獲得本外幣境外融資總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25萬億元。

2015年7月份,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后第一家落戶金橋片區的外資食品檢測認証機構。美安康執行總裁斯榕介紹,2014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第二批擴大開放31條措施,正式放開了設立外資認証機構的准入標准,同時不斷完善的“負面清單”讓認証機構的許可由前置改為后置。這些改革措施不僅使得美安康順利落戶金橋片區,更縮短了國內生產食品和出口美國的食品、農產品以及食材原料進行本土化測試和認証的周期,為國內餐飲企業“走出去”和海外品牌“引進來”打通了重要一環。

上海自貿試驗區緊抓制度創新核心,探索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和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創新,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

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改革,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之初推出的最基礎、最重要的改革,邁出與國際通行投資規則接軌的重要一步,引來世界矚目。6年來,“負面清單”已從最初的190條減至2019版的37條,並在全國復制推廣。與此同時,負面清單制度已經寫入《外商投資法》,上升為國家法律,成為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助推器,成為改革的新抓手,開放的新載體。

6年間,上海自貿區的改革開放紅利已經惠及方方面面,涌現了一批新企業,探索了一批新模式,催生了一批新產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先行先試區。

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累計新設企業6萬多戶,超過自貿試驗區設立前20年同一區域企業數的總和。新設外資企業1.1萬多戶,佔比從自貿試驗區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

上海自貿試驗區以浦東1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浦東新區75%的GDP和60%的貿易總額,以上海2%的土地面積創造了上海25%的GDP和40%的貿易總額。

如今,上海自貿試驗區連躍三個台階:2013年9月份,中央把全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放在上海浦東,總面積28.78平方公裡,就是看重浦東開發開放形成的制度基礎、開放優勢和戰略地位﹔2015年4月份,上海自貿試驗區從保稅區擴展到陸家嘴、張江、金橋、世博區域,總面積120.72平方公裡﹔2017年3月份,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3.0版。

貿易便利化為企業敞開大門

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2014年先后出台兩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其中服務業37項、制造業17項,截至去年6月底累計有2620個項目落地,融資租賃、工程設計、旅行社等行業的擴大開放措施取得明顯成效,落地企業中涌現出一批首創性項目。

2015年12月份,注冊在陸家嘴金融片內的第一家享受“先照后証”的保險經紀公司江泰再保險經紀開業。

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開濤說,上海自貿試驗區加快制度創新助公司落戶陸家嘴金融片區,公司將積極引入國際先進的再保險技術,吸引和培養專業化再保險人才,提供專業再保險經紀服務。

借助上海自貿試驗區“証照分離”的改革東風,今年9月份,瑞伯職業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順利拿到“准生証”,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后第一家外商投資金融教育機構。總經理鐘科說,“遇到困難時,政府部門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我們要‘瑞士基因’結合本土金融教育,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在這批首創性項目中,除了中國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外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還有第一家外商獨資游艇設計公司、第一家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外商獨資醫療機構、第一家外商獨資工程設計公司外商獨資認証公司等。

去年9月5日,總部位於浦東張江的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呋喹替尼膠囊新藥上市申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這不僅是和記黃埔醫藥首個獲批新藥,也是首個在中國研發並獲批的抗結直腸癌腫瘤新藥。這款新藥的迅速上市,得益於上海自貿試驗區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試點。在素有“中國藥谷”之稱的張江,自2015年4月份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被正式納入上海自貿試驗區后,給張江帶來了改革紅利和創新成果。

據悉,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已在上海浦東新區吸引了22家申請單位,受托生產企業達20家,涉及試點品種33個。張江目前已有11家企業的16個品種參與試點。

臨港新片區肩負中國開放新使命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貿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臨港新區片承擔的改革開放新使命與此前有何不同?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周振華表示,“6年前設立上海自貿區的背景主要是應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等國與國之間投資貿易協定談判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此次設立臨港新片區的意義則是為應對當前世界投資貿易格局發生的大變革以及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的布局調整。”

相比之前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新”在哪?上海社聯副主席權衡表示,新片區更注重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探索。此前,上海自貿區主要圍繞貿易便利化和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推進改革,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的貿易規則。但要適應全球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新趨勢,新片區就必須進行更高水平的自由化制度體系建設,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制度。

周振華認為,此前上海自貿區的定位是要適應和融入全球化更高標准、更高要求,現在新片區作為“特殊經濟功能區”,則要彰顯中國堅持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主動引領全球化的健康發展。其定位由“適應”變為“引領”。他認為,在新片區中進行的改革勢必將觸及體制機制中真正深層次的障礙。比如,在新片區中,金融應該是個重頭戲。新片區要集聚跨國公司總部、發展離岸貿易,都離不開金融,其核心就是境外資金可以進進出出。

(責編:陳晨、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