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等大咖集中亮相 《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啟幕

2020年08月22日20:34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8月22日電 (記者 曹玲娟)上海科技節期間,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出品、融媒體中心制作的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將於2020年8月22日至8月30日每晚20時在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連續播出,並在看看新聞APP上同步推送。

屆時,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們將一一走進晚間黃金時間的上海熒屏,與廣大觀眾共同分享最前沿的先鋒科研成果,講述熱愛與堅守的科學探索故事。

據介紹,《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重點聚焦上海科創領域的領跑者和開拓者們,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醫療救治、檢測技術、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

節目中,“硬核醫生”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講述了獲得高度認可的“上海方案”,背后所蘊含的“每一條方案寫在病人身上”的重要智慧。

作為國內首批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企業之一,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俊斌博士,將最新研發的核算檢測設備帶到了節目現場,展現他們始終與時間賽跑、朝著更快更准的檢測目標所做的不懈努力。

中科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華大學朱美芳,現場帶來一場與眾不同的“時尚秀”,不僅展示他們為抗疫專項研發的新款防護服,更為觀眾展現出纖維面向深空、深海、身體無處不在的廣闊應用發展前景。

本季《未來說:執牛耳者》是對上海科學家們最新重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博士生導師譚家華教授,帶來大型絞吸疏浚裝備,俗稱“挖泥船”,成為遠海島礁、港口、長江深水航道建設的“國之重器”,在海洋強國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件科學家何積豐帶來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件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及應用”項目,則為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研發了“保駕護航”的重要可信軟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有著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馬氏胺化反應”,為反應合成提供了高效而廉價的催化劑,如今已是每天成百上千的化學家研發新藥的“必備利器”。

與前幾季節目不同的是,新一季《未來說:執牛耳者》力避科技節目的冰冷面孔。如加強了外場拍攝,通過鏡頭帶領觀眾走進“科學發生地”,走進科學家們的工作場景,探秘一些大型科學研究平台和大型設施裝置,包括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對人類表型進行系統精密測試的平台,醫生手術門診的真實場景等。

節目還多維度深入展現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塑造一個個豐滿立體可信的上海科技先鋒的形象。如張文宏的老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首次親臨現場和張文宏一起回憶起師生情緣,講述了師生十七載接力傳承執著求真的華山感染科精神,令人動容。

節目增添了“未來新發聲”“時間膠囊”的環節,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的青年學子,在現場提問科學家,展現年輕一代的好奇。在“時間膠囊”環節,17位科學家把各類獨具匠心的物品送入“時間膠囊”,展示了上海科技大咖們的對未來科技的無限暢想,成為整檔節目點睛之筆。

(責編:龔莎、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