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靜安店開業 "一呆半天、一整天"行不通了

2020年07月24日11:14  來源:新聞晨報
 

宜家靜安店開業,進店排隊“1小時起”

店面“有點小”,“一呆就是半天、一整天”模式行不通了

晨報記者 謝竲

宜家中國首家城市店——宜家靜安店昨天上午正式開業!和此前預計的一樣,開業首日果然迎來了大客流,進店就要排隊1小時以上,卻依然有很多顧客等得無怨無悔。

那麼,對於這個面積隻有標准門店十分之一、卻似乎更受矚目的宜家新店,開業首日顧客體驗下來又是如何評價的?

中午時分“排隊2小時起”

靜安店開業時間定在上午10點,9點半左右記者抵達現場時,店門外的隊伍已經繞著大樓延伸開來。工作人員准備了臨時等候限流通道,入口處也不斷有專人提醒慕名而來的消費者前行至隊伍末端等候。直到簡短的開業儀式結束后,顧客才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分批入場。

也許是因為開業日定於工作日,一早來“捧場”的消費者多為中老年顧客——戴著口罩、扇著扇子,不時還拿出小毛巾擦擦額頭上的汗。被問到為什麼那麼熱的天還願意排那麼久的隊伍,顧客們大多表示“看到了新聞,就想來湊湊熱鬧”。

中午11點記者再次回到室外等候區域時發現,排隊的顧客不減反增,一旁的1788廣場外甚至又增設了一列隊伍通道,末端豎了一塊指示牌——“宜家排隊 兩小時起”。

有點小,即看即取很方便

進了店,自然要先“兜一兜”,很多顧客給出的第一個評價就是——“有點小”。

相比宜家標准店平均3萬平方米的面積,隻有三層樓、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全新城市店自然是小了很多。相比在標准店裡“走迷宮”,靜安店裡“走走就看到出入口”的模式讓不少顧客覺得“挺不習慣的”,在宜家“一呆就是半天、一整天” 的模式似乎在城市店裡“行不通”。

“不過現在樣板間裡看到的東西可以直接在旁邊的貨架拿到,倒是方便了不少”,家住陝西北路的市民王先生和太太專門坐了兩站公交車過來,以往偶爾會去宜家徐匯店“逛吃”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相比標准店裡樣板間是樣板間、小件物品得去其他樓層取貨的模式,他覺得城市店也有方便之處,“比如這個床上用品,鋪著覺得好看,貨架上拿了就能直接去結賬,不用‘繞’了。”而開在家附近的全新宜家門店交通也更方便,以后可以“常來看看,吃吃玩玩”。

餐廳套餐性價比不錯

來到宜家,“吃” 也是最主要的環節之一。記者注意到,不少顧客進店后直接打聽了餐廳所在位置,馬不停蹄地就往3樓“沖”。10點半左右,賣場2樓前往3樓的電梯口已採取了限流措施,等候的顧客需根據引導分批上樓。

記者注意到,餐廳入口處有工作人員進行引導提醒,通過手機掃碼點單后的顧客方能進入餐廳就坐、就餐。而不少餐桌上也設有高峰時段建議接受拼桌、就餐時間盡量控制在半小時等提醒。

顧女士和先生點了一份“雙人套餐B”,經典的瑞典肉丸配上牛排、烤腸、雞翅、薯條、水果杯、酸梅湯和芝士蛋糕,鋪了滿滿一桌。顧女士還專門自備了塑料飯盒打包了一份牛排套餐回去,住在昌平路的她此前大多搭乘軌交7號線去寶山店購物,也都有“打包”的習慣。在她看來,宜家的食物味道不錯,性價比也高,“就說這個雙人套餐吧,兩個人吃肯定夠的。而且你看那麼多葷菜,折扣價現在140塊都不到,吃得很不錯。”

[建議]

顧客最好避開開業高峰期前往

開在市中心的“城市店”是宜家為了更好地順應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改變而採取的“試點”措施,雖然現場展示的商品數量不多,但全新的線上購物形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小店”的不足。而記者採訪后發現,新店啟動初期,有些場景體驗仍有待進一步優化改進。例如3樓餐廳採取的“叫號”模式,不少消費者認為,相比標准店需端著餐盤自助取餐的模式,手機點單后坐等叫號比較輕鬆,不過等候時間有點長,等一份套餐往往要花上半小時。

記者試著於10點37分下單了一份水果杯,等候了20多分鐘方才等到屏幕上顯示“待取餐”,而到了取餐口,工作人員確認了取餐號后便直接從一旁的冷藏櫃裡取出餐品放在餐盤中。

白領午餐時間有限,賣場方面是否可考慮分設堂吃、外帶兩個取餐口,或是採取增設飲品、小食取餐窗口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就餐整體效率?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店長朱源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新店開業后將充分聽取顧客的意見建議,根據大家的需求及時作出調整”,希望這家全新的“城市店”能不斷優化進步,給市民顧客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此外,由於近期申城氣溫較高,而目前進店需在室外等候時間較長,建議廣大宜家“粉絲”避開開業初期的高峰時段,或是選擇較為涼爽的時段前往。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