愜意!上海郊外的晚上,伴著蟬鳴,吃著葡萄,聽一場音樂會

2020年07月20日11:53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愜意!上海郊外的晚上,伴著蟬鳴,吃著葡萄,聽一場音樂會

摘要:好聽的、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有了。

傍晚時分,臨水而坐的觀眾聽著蟬鳴和鳥叫,吃著茶點和新鮮採摘的葡萄,看了一場夏日郊外情境音樂會。音樂會在浦東書院鎮鄉村民居書院人家上演,綠樹環繞,對岸水榭亭台變身戲台,演員們鼓瑟吹笙,擊節而歌。

水榭亭台成戲台。

這是上海古凡交響樂團第二場情境音樂會。上一場端午當天在浦東新場古鎮舉行,7月18日,樂團又來到浦東書院鎮。書院鎮是一個濱海小鎮,200年前還是一片灘涂,灘涂文化、農耕文化元素豐富。書院人家距滴水湖15分鐘車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國學堂常在這裡舉行國學講座,上海東南書畫院的畫家們曾在這裡創作、辦展。一場情境音樂會,讓書院人家更添詩意。

老藝人計金弟第一個登場,帶來浦東說書《美麗書院鄉下頭》。計金弟是土生土長的書院人,行走在田間地頭,為鄉親們說書。浦東說書演唱時以竹筷自擊鈸子伴奏,有說有唱,朗朗上口,帶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計金弟說:“我唱著美麗新農村的景色,唱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很自豪,希望觀眾也能感受到書院的美和人情味。”

第二首曲子,笙獨奏《小河淌水》剛吹起,天就下起微雨,水面一陣漣漪。但現場沒有一位觀眾離開,一把把五顏六色的傘被撐開。不一會兒,雨停了,微風吹過,一陣涼意。

書院鎮鎮長程渡江為書院特產帶貨。

“這就是戶外演出的驚喜。”古凡交響樂團團長錢立說,“疫情中,劇場有30%的上座率限制,戶外音樂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可以保持安全距離,又可以帶來多重體驗。演出以天地為舞台,與自然融為一體。書院美景、美食為音樂會錦上添花,好聽的、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有了。”

演出現場隻有50個席位,有幾位觀眾特地穿著旗袍來聽音樂會,儀式感滿滿。一身素雅白色旗袍的觀眾馬晴說:“我們一家人都來了,和室內音樂會相比,這樣一場音樂會很舒適很放鬆,讓人覺得生活很美好。”每位現場觀眾都能得到一份書院鎮瓜果禮盒,不少觀眾在演出結束后會選擇吃吃農家菜,住一晚,第二天再離開。線下演出的同時,書院情境音樂會還通過線上直播,讓無法到場的觀眾同步享受聽覺盛宴,同時也為書院鎮的旅游資源和農產品“帶貨”。

古凡交響樂團的情境音樂會,沒有固定演出時間。上一次端午音樂會在上午,聽完正好去古鎮吃午飯。這一次書院情境音樂會在黃昏,天氣涼爽,大家聽聽音樂喝喝茶。“下一次我們也許可以在一個能看到日出的地方,一起聽著音樂迎接日出。或者來一場深夜音樂會,在樂聲中一起尋找螢火虫。在自然中,一天的每段時間都很美,都應該有音樂相伴。”錢立說。

資深音樂媒體人徐冰說:“古凡交響樂團的情境音樂會不追求‘高大上’,而是追求‘小而美’。時長隻有短短一個小時,不需要布景,演出陣容不大,讓人覺得很親切。這種輕巧靈活的模式,控制了成本,具有可持續性。希望這一系列音樂會能堅持下去,打造成一個文化品牌。”

(圖片來源:上海古凡交響樂團提供)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