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孔令丞在提案中將目光聚焦在了長江經濟帶的協調發展上。她認為,加強長三角的科技一體化建設,對實現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協同發展十分有利。、
“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人口和地區GDP均超過全國的40%,規模以上工企的R&D經費和人員、項目、專利等,均佔全國一半左右。經濟帶的經濟規模、創新要素與集聚優勢,來源於其獨具的黃金水道資源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在政府行為的開發區建設和市場行為的自生集群雙重作用下,沿江布局的產業帶塊狀集聚效應逐漸凸顯,並形成了長江上下游產業強關聯的地區分工。”孔令丞委員分析指出:長江經濟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下游強、上游弱的“兩極”特征。從經濟總量分布上看,下游佔整個經濟帶70%的經濟總量,而上游僅佔15%﹔從城市群分布來看,下游人口規模400萬以上的大城市佔整個經濟帶50%,200萬以上的城市數佔70%,而上游200以上的城市佔比不足15%﹔從創新能力和創新資源分布情況來看,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項目數、專利等指標,下游佔整個經濟帶70%以上。不僅如此,下游長三角還是吸引高端人才最多的地區,具有良好的技術生成能力。
孔令丞委員表示,“兩極”分布特征讓長三角在經濟實力和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和創新資源,都具備了不容置疑的龍頭地位。因此,她認為應建立長三角科技一體化機制,形成更高的研發效率,提供更多的研發產出。之后,通過上下游的產業技術合作,增強對上游的技術輸出,最終形成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協調發展,同時還能實現規避國際風險、擴大內需的作用。
孔令丞委員建議,要建立跨地區的實體性研發機構、聯合多地區和多主體共建科創網絡來推動科技一體化,使長三角真正起到沿江產業帶“頭腦地區”的作用,將“頭腦地區”的科技創新成果向上游的“軀干地區”進行延伸,實現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協同發展。“為此,長三角科技一體化要以服務於整個長江經濟帶為目標,不僅要符合沿江經濟帶的技術需求,還要體現資源稟賦優勢與競爭優勢﹔科技一體化的研發重點放在長江經濟帶的產業技術需求上,形成技術市場供需的動態匹配。”
在具體實施方案上,孔令丞委員表示,首先要規劃長江經濟帶的產業發展與技術需求,針對評估結果對長江經濟帶不同地區的產業進行分工與定位。之后確定長江經濟帶各地區實現協同發展對創新成果、創新資源、創新重點等的需求,據此進行產業技術前景預判與選擇。
其次,確定長三角科創的重點領域。對長三角主導產業的技術含量、產業規模、產業效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技術領先程度。之后,對長三角的產業創新資源、創新能力、創新成果在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地位進行評估,確定長三角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和技術輸入到長江經濟帶的重點產業。
第三,設計長三角科創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孔令丞委員表示,不同技術類型、技術內容所產生的一體化機制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根據技術與內容的具體需求來設計,而在機制設計與模式選擇后,為保証一體化合作持續下去,需要制定相應的一體化合作政策、法規、措施、辦法等一系列具有約束力和傳導力的機制內容。
最后,要提高下游的科創成果對中上游的外溢效應。孔令丞委員指出,應採用地方政府推動、產業合作、企業聯盟、貿易推動、跨國公司供應鏈介入等方式,加大技術外溢效應﹔同時,建立技術傳導機制,提高技術學習效果,全面提升中上游地區的產業發展質量,從而實現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協調發展。(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