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上海人大為啥頻上“頭條”:基層立法聯系點“紅”了 ,垃圾分類“火”了 !

2020年01月13日11:19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這一年,上海人大為啥頻上“頭條”:基層立法聯系點“紅”了 ,垃圾分類“火”了 !

  摘要:回眸過去一年的上海人大履職,具有時代性的開拓之舉頻上“頭條”。

  回眸過去一年的上海人大履職,具有時代性的開拓之舉頻上“頭條”。

  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紅”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充分肯定虹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成功經驗和推進全過程民主的示范意義。上海10個基層立法聯系點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並開始全面“擴點”。居民們感嘆:立法的大門開在了“家門口”!

  上海垃圾分類“火”了。這一年,800多名代表見証了垃圾分類從法規出台到蔚然成風的全過程。緊隨法規頒布之后,覆蓋16個區的全方位監督推動打造垃圾分類新時尚的上海樣本。

  長三角人大工作的區域協同大文章“破題”了。上海人大主動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多次赴示范區調研,圍繞三方協同和共同授權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示范區打破行政壁壘、實現要素自由流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撐。

  乘風破浪正當時,應挂雲帆濟滄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說,這一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堅持中完善,在守正中創新,整體實效有力提升,為上海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不斷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發揮了應有作用。

  立法的溫度

  對市人大代表劉正東來說,這是終生難忘的一天。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長寧區虹橋街道立法聯系點考察,同參加立法意見征詢的社區居民親切交流。劉正東是這場征詢會的召集人。他記得很清楚,總書記稱贊立法聯系點“做了很多接地氣、聚民智的有益探索”。

  架起溝通“彩虹橋”,開啟民意“直通車”,上海地方立法發揮“試驗田”作用的探索和實踐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高度肯定。在這個全國層面的立法聯系點引領下,上海10家基層立法聯系點的運行也漸入佳境,就似一張大網,將聽取意見的觸角延伸至申城基層各個領域,把更多的民意裝進“法”裡。

  為讓基層民主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牢。眼下,市人大正積極謀求“擴點”,優化完善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基本做到聯系點在各區的全覆蓋,讓立法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

  立法聯系點的建立,讓立法工作變得更接地氣,也更有溫度。2019年,上海人大全年審議14件法規和法律性問題的決定,通過其中的9件,在加大法規制度供給的同時,著力提升立法質量,確保法規行得通、真管用,努力為改革發展穩定筑牢法治根基。

  這一年,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得到了“賦權”,去年7月,市人大通過了《關於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為浦東行使市級經濟管理權、深化改革創新提供法治了支撐。

  這一年,打造“上海標准”品牌有了制度保障。市人大修改《標准化條例》,明確上海標准評價的適用范圍和性質定位,發揮上海標准和上海品牌引領作用,為上海筑牢戰略優勢提供標准和技術支撐。

  這一年,上海作為外商投資的“高地”更有底氣了。去年7月,市人大通過《關於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全國首部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的決定,宣示上海歡迎各國企業來滬投資興業、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的開放理念。

  這一年,有一部法牽動了上海800多萬戶家庭、50萬名家政人員的心。圍繞家政服務業市場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矛盾和服務管理短板,去年12月上海率先就家政服務業發展立法。有媒體評論,有了這部法的保駕護航,東家和保姆都放心了。

  監督的“深度”

  “我們暗訪了100多個小區和機構,了解了大量第一手的真實鮮活數據,垃圾分類的成效的確好於預期。”在去年11月14日舉行的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魏東如此感慨。

  2019年,上海人大歷時最久、范圍最廣的監督就是垃圾分類。法規實施前,市人大城建環保委發起一場全方位的明察暗訪,調研數十個小區及單位﹔法規實施首日,人大代表第一時間走進各個社區、商場、園區探訪,吹響踐行新時尚的號角﹔法規實施后,市人大對16個區開展數輪暗訪抽查,梳理形成六大類31個問題,推動政府部門邊督邊改。

  垃圾分類專項監督是這一年人大監督工作的縮影。市人大堅持依法監督、正確監督、有效監督,既關注高質量發展,也在關注民生改善、生態建設﹔堅持問題導向,敢於動真碰硬,讓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上海有43.5萬家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需要提供什麼樣服務的“店小二”?市人大開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司法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監督,推動政府及有關部門進一步落實落細政策,解決土地、融資、人才等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問題。

  居委會台賬負擔重、幫助敲章多,《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實施兩年多后,“小巷總理”們還在為這些事發愁嗎?從去年4月起,市人大啟動為時3個月的執法檢查,並對症開藥方:加大“減負增能”力度,繼續推動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資源向街道社區下沉。

  這一年,人大監督繼續鎖定“老小舊遠”等急難愁盼問題。家門口的養老現狀與對策、0-3歲嬰幼兒家庭托育跟蹤監督、小學生課后看護情況等一份份調研報告相繼出爐,為推動創造高品質生活出謀劃策。

  代表履職的“廣度”

  “通過聯防聯治,太湖已經能做到‘不讓一串水葫蘆飄進上海的黃浦江’,不過,對同飲一湖水的長三角來說,發展與保護的問題依然很迫切。”

  去年9月4日,11位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人大代表赴江蘇吳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聯合調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水環境協同治理情況。這也是長三角四地省級人大代表首次聯合調研水環境治理。一路上,他們提出並研究了很多問題:上游經濟發展與下游飲用水保障如何來統籌、兼顧?跨界河湖如何治理?

  代表跨出上海,和長三角其他城市的人大代表一起搞調研,這彰顯了代表履職的廣度。這個“廣”不僅反映在地理區域,也體現於履職議題。一場場的交流碰撞,一次次的明察暗訪,讓很多代表漸漸試練成了專業選手。

  他們瞄向了藥店。市人大組織代表聚焦中醫服務、中藥質量等深入調研,調研發現,居民買到假藥的現象基本消除,但要買到好藥仍很難,需要推動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和政策供給力度,提升服務能力和中藥產業水平,更好地滿足市民的中醫藥服務需求。

  他們走進法院。生態環境、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等等,這些事關公眾的利益問題,如何通過公益訴訟來維護?去年9月,因洋垃圾而發起的一場公益訴訟在市第三中級法院開庭。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一起旁聽了這場公益訴訟。

  他們深入老式裡弄,實地調研中心城區舊區改造推進情況,見証老城廂居民欣喜告別手拎馬桶,邁入新生活﹔他們也踏入田間地頭,探訪美麗鄉村建設實況,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

  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參與更高頻了。這一年,5000多人次代表深度參與常委會和委員會的調研視察、人大信訪等活動,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頻出。

  代表攜主題進社區活動也更接地氣了。據統計,970多人次市人大代表和5400多人次區、鄉鎮人大代表兩次進社區召開980多場座談會,聽取2.7萬余位居村民以及駐區樓宇、園區、學校、養老機構和社會組織人員的意見建議5000多條。

(責編:嚴遠、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