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化蝶·悟道” “復旦人文智慧課堂”2020新年論壇舉行

2020年01月07日07:16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1月7日電  “復旦人文智慧課堂”2020新年論壇於1月5日在復旦大學光華樓東輔樓202報告廳舉行。論壇以“化蝶·悟道”為主題,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袁新書記致開幕詞,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復旦人文智慧課堂”創始人鄭召利教授擔任學術主持,來自社會各界嘉賓、復旦學友四百余人出席。

本次論壇通過“庄周夢蝶”“梁祝化蝶”兩個典故,串聯起國學經典與傳統文化,從《庄子·齊物論》、到昆劇《蝴蝶夢》,再到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特邀著名文化學者鄭培凱教授、昆曲大師計鎮華先生、著名作曲家陳鋼先生分享心得,用哲學與藝術,賦予內心突破的力量。

陳鋼教授現場演奏《梁祝·化蝶》

袁新書記在致辭中指出,此次論壇將哲學、思想、藝術相結合,以人類的情感為串聯,用思想來反思,用藝術來呈現,以哲學來升華。“發乎於情,止乎於禮”,十五載春秋,“復旦人文智慧課堂”將繼續努力,讓愛得到延展,讓智慧得到傳播。

85歲的著名作曲家陳鋼先生現場彈奏《梁祝·化蝶》,並分享創作心得,解讀藝術與人生。在有限的生命裡,音符寫就的人生是無限的。陳鋼先生對於當初創作成名曲《梁祝》的整個過程記憶猶新。“誰都沒見過梁山伯與祝英台。可是,我們寫的不僅僅是中國古代梁祝的愛情傳說,更是在書寫心中的愛情。”在陳鋼先生的回憶中,《梁祝》的每一步好像是偶然又是必然,背后是純真時代少年的“蝴蝶夢”,是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更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共同體。

計鎮華教授邊演邊講,戲解《蝴蝶夢》

“國寶級”昆曲藝術大師、有“昆壇第一老生”美譽的計鎮華先生以“《蝴蝶夢》裡的庄周”為題,分享了其對昆曲藝術、先賢聖哲的理解。演過無數歷史風雲人物的計鎮華先生,指出傳統戲曲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不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要由模仿發展到創造。以《蝴蝶夢》裡的庄周為例,將傳統文本中丑化的、糟粕的內容去除,重新構建符合時代審美、立體的人物,是需要創新的。

鄭培凱教授分析“蝴蝶”意象

著名文化學者鄭培凱教授則從思想文化史的角度,詮釋了蝴蝶意象背后的文化密碼。“學傳統先要有自己,要記得我們是在21世紀,要有一個比較開放的心態”,鄭培凱教授強調。同為蝴蝶,在不同時代、不同歷史背景之下,這一意象所蘊含的內在精神都是不同的,傳統文化也並非一成不變的。

從新編昆劇《蝴蝶夢》到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展現的正是中國文化強大的創造力與融合力,這便是文化自信的底氣。兩隻史詩級的蝴蝶,一顆最中國的初心。這是一次跨越千年文化,融合哲學與藝術的論壇。沖破內心的局限,與天地精神往來,至情至性,悟道修身,守正開新、剛健堅韌,正是這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理念、文化情懷與文化品格,塑造了中華文化在全球的獨特魅力。

數百人共同聆聽“化蝶·悟道”2020新年論壇

據了解,“復旦人文智慧課堂”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支持下,創立於2005年,以復旦大學知名教授為師資主體,同時邀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的一流人文藝術學科教授學者進駐課堂,以嚴謹的學術資源為支撐,以國學、西學、藝術等系列課程為載體,以涵養人文、砥礪智慧為最高訴求,為社會精英打造高品質的學習交流平台。迄今為止,“復旦人文智慧課堂”已經發展成為滬上乃至全國極具規模且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繼續教育品牌。

(責編:實習生、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