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專門提到“垃圾分類引領著低碳生活新時尚”。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前所未有的關注,有人支持,有人調侃,更有不少人在默默旁觀。
自《條例》實施至今,整整半年時間。推行效果怎麼樣?是“草草結束”還是“進行到底”?不妨先看兩個數字:上海濕垃圾的日均分出量9200噸、全市垃圾分類達標率提升至90%。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的總結是,“垃圾分類進展順利、好於預期,成效不斷鞏固提升。”
“盆景”變“風景”,上海16區分類實效均已達“優”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委托專業第三方機構,對全市居住小區進行實地測評。根據公布的綜合測評結果來看,4-6月,全市220個街道(鎮、鄉、工業區)中,達到優秀和良好的僅有73個,這是《條例》實施前的數據。《條例》實施后的7-10月,上海16個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測評均達到“優秀”標准,220個街道(鎮、鄉、工業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測評均達到“良好”及以上標准,其中216個優秀,4個良好。兩張“成績單”對比,進步肉眼可見。
7-10月測評結果
曾先后主編上海市中小學和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讀本的華東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系主任張勇,提到這樣一個數字——9200噸。“9200噸是上海濕垃圾的日均分出量,這個數字就証明上海垃圾分類已經基本成功了。這個數字比沒有強制分類的6月份足足多了3000噸,按上海1000萬家庭計算,平均每家每天多扔0.3公斤濕垃圾。”這是老百姓從自家廚房認真分類的實實在在的成果。這個數字說明了老百姓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普遍接受和認真執行。
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區,黨總支書記王靜華告訴記者,小區從今年3月1日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和定時定點投放,整個小區從原先11個24小時垃圾投放點,歸並為3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開始不容易,對老百姓來說,分類比不分類要麻煩得多,多年養成的習慣難以一下子改過來。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指導。”王靜華說,幾個月下來,小區環境有了明顯變化。
採訪中,記者發現,基層干部、小區志願者、社區居民……大家“各顯神通”,各種分類“神器”頻出,給垃圾分類工作帶來頗多便利。
垃圾箱的右側,設置了簡易洗手池(唐小麗 攝)
濕垃圾破袋容易弄臟手,這是一個困擾不少居民的難題。這個問題,在浦東新區周家渡街道的東明家園小區,隻用了200塊錢就輕鬆解決了:他們在垃圾箱旁邊設置了一個簡易洗手池,上面放置一個水箱,下面放了一個水桶。其實居民每次扔完垃圾后,洗手需要的水量是很小的,水箱裡的水並不會消耗太快,洗了手的水還可以直接澆灌旁邊的綠化帶,一舉多得。
有的地方不僅分干濕垃圾,甚至開始分生熟垃圾了。在崇明區城橋鎮東門新村小區,陳阿姨把燒菜前的果皮、菜葉扔進一個垃圾桶,飯后的剩菜剩飯則倒進另一個垃圾桶。陳阿姨告訴記者“小區正在試點,生、熟垃圾分開。”為何濕垃圾還要分生、熟?崇明區垃圾分類推進辦工作人員陳平解釋,細化垃圾分類,更便於后期處理。生垃圾通過生化技術產出高質量肥料和飼料,餐后熟垃圾進入餐廚垃圾處置系統,降低各環節成本,提高了利用率。
城橋鎮東門新村小區裡的“五分類”垃圾桶(城橋鎮供圖)
在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最好的崇明,全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到100%。每天,全國各地前來學習交流的人員絡繹不絕。採訪當天,記者就碰上了來自山東、江蘇等地的“取經”團隊。時不時“被參觀”的日子,無需刻意准備,一位村民說:“垃圾分類在崇明,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如今在上海,大部分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已經養成。
從前端看,全市居住區垃圾分類達標率由2018年底的15%提升到2019年11月底的90%。2019年11月全市每天分出可回收物比2018年12月增長3.7倍,分出濕垃圾增長近1倍,分出干垃圾減少38%,分出有害垃圾增長13倍。從中端看,做到了全面全程分類收運。從末端看,全市每天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量從2018年12月的1.4萬噸提升到2019年11月的2.1萬噸,增長了50%。
數據証明,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遠超預期,垃圾分類在上海正逐步從“盆景”變為“風景”。
垃圾分類是全球性難題,上海或可為此做出世界級貢獻
前不久,一篇題為《為什麼中國這麼急著垃圾分類?》的文章在網上刷屏,一張張觸目驚心的圖片,一組組駭人聽聞的數據,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易拉罐降解需要200年,塑料制品降解需要1000年,玻璃瓶降解需要4000年。一隻普通的家用節能燈約含有0.5毫克汞,如果滲入地下,可污染180噸水,一顆紐扣電池就能污染600噸水,而這600噸水足夠一個人喝一生……
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每周最少有4億份外賣在路上,至少產生4億個打包盒和4億個塑料袋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快遞量一樣令人感到恐怖,2012年是50億件,到2018年已增長到500億件,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會變成700億件,700億件快遞會產生多少垃圾?而在上海,一直有“上海的垃圾,15天堆起一個金茂大廈”的說法。
位於老港的垃圾綜合填埋場(本網資料圖片)
有了分類,才能后續更好地無害化處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回收利用率,才能為我們的生存環境減負。今年暑假,家住浦東陸家嘴街道市新小區的八歲小學生馮逸帆,到居委會報名做了垃圾分類的小小志願者。她說,“所有的垃圾混在一起扔掉就是垃圾,如果分類了,有一部分就能變廢為寶。”對,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道理雖淺顯,真正執行起來卻並非易事。顯然,目前垃圾分類已成為全球性難題,沒有一個國家敢聲稱已經解決,絕大部分國家還在探索中。作為全球垃圾分類標杆城市的日本東京,垃圾分類細致嚴苛,法制環境比較完善,但成本高昂(每噸生活垃圾處置成本高達2萬元人民幣以上)。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也面臨相似問題。全球都在期待有垃圾分類和治理都做得好的國家或城市的出現。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進行垃圾分類立法,整體、高起點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可以代表中國展示中國垃圾分類形象﹔另一方面,上海背后依托長三角甚至整個中國,在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和可回收物處置方面,完全可以實現不依托外力,自給自足,實現閉環、全過程管理和處置。上海作為世界級的城市之一,又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城市之一,人口眾多,情況復雜,其在垃圾分類和治理上的經驗教訓,不僅可以給發達國家和地區帶來啟迪,而且可以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帶來可復制、可推廣的方法和途徑。
此外,上海歷來注重學習各國各地區的先進經驗,又善於將上海的發展實際相結合,形成上海獨特的工作經驗和工作特點。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精神在上海一直不缺乏。解決全球性難題,需要創新,需要闖關。再者,城市文明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礎和良好保障。上海擁有近500萬的志願者居民守法意識強,基層組織動員力強,垃圾分類所帶來的社會治理溢出效應明顯。
綜上,上海具備一些獨特資源和優勢,有成為全球垃圾分類表率城市的可能性。當然,目前來看,也僅僅是種可能,上海在垃圾分類問題上,依然道阻且長。
垃圾分類工作不會一帆風順,須久久為功、打持久戰
如今的上海,垃圾分類新時尚逐漸蔚然成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具體推行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棘手難題尚待解決,這項工作不會一帆風順。
“為什麼一定要破袋,破袋以后弄得手上臟呼呼、油膩膩”“定時定點投放真的很不方便,且不說繞路遠,因為加班,經常錯過小區裡的垃圾投放時間”“我們分類分得很辛苦,垃圾車清運的時候,一路上跑一路滴,弄得小區臟兮兮”“末端處理太不透明,我們都不知道分出來的垃圾到哪裡去了”……記者採訪中,也聽到了不少居民的吐槽和抱怨。
倒濕垃圾需要破袋,因為濕垃圾袋也是干垃圾(陸家嘴街道供圖)
“學校裡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也不如人意,校方對這方面的關注度不夠”“出租房的垃圾分類是難點,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處罰力度不夠,要發現三次且拒不改正才能處罰,這太難了”……不少基層干部也提出了一些當前存在的共性問題。
據了解,目前上海四類生活垃圾處置情況各有不同。干垃圾的處置能力超過其產生能力,並頗有余力﹔濕垃圾處置能力嚴重不足,到今年年底處理能力大致達到7000多噸/日,離高峰時段9000噸/日的產出量頗有差距﹔可回收物處置能力明顯缺乏,而且上海本身土地資源稀缺,要建設種類齊全、能力充分、環保安全的各類回收利用工廠,可能性並不大﹔有害垃圾(每天近1噸),已基本理清回收體系,但相關處置能力的建設依然嚴重缺乏。
據資料顯示,上海對垃圾分類末端設施投入已經超過200億,生活垃圾填埋率從原來的50%以上下降到了30%以下。下一步,上海要加快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實施和功能化利用實施的建設,到2022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這是一場需要全民參與的運動,需要各方紛紛發動起來(浦東人大供圖)
“我們希望垃圾分類的宣傳動員不是一陣風,刮過之后就風平浪靜了,要持續不斷,打‘持久戰’。”有基層干部提出,垃圾分類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運動,需要長久持續的動員、宣傳和培訓。“當然,在動員、宣傳和培訓方式上,也要逐漸有所轉變,比如重點聚焦特殊群體,像流動人口、出租戶及996上班族等,也可以聚焦重點區域,像商圈、公共場所、賓館、飯店等。此外,宣傳培訓的套路和方式也需要調整,不能僅僅停留在原有的簡單模式,可以向市民科普垃圾的‘前世今生’,它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最后又可以派上什麼用場,讓市民能了解垃圾分類最終能夠產生什麼實質性的效果,以此提高大家的認同感和自覺性。”
垃圾分類刻不容緩、沒有退路。上海的垃圾分類工作,開局不錯,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把垃圾分類工作繼續向前推進,體現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應有擔當,為其他城市少走彎路提供經驗和借鑒。點贊上海垃圾分類工作開局不錯的同時,也無須回避問題。垃圾分類,是一場全民性的“生活革命”,需要全民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