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上海电信生态经理吴文巍:十年研发,只为雪域高原“活水长流”

对吴文巍来说,2010年无疑是一道鲜明的分水岭。此前,他是上海电信一名窗口客服,凭借着高效服务和满腔热忱,先后斩获上海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这一年,他毅然转型,从零开始,一头扎进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生态的探索之旅。
15年的坚守,结出了喜人的硕果。2025年,吴文巍因卓越的贡献和出色的表现,荣膺全国劳模称号,在北京接受表彰。
全国劳模吴文巍。受访者供图
“国之所需,我们当仁不让;民之所盼,我们全力以赴。”吴文巍对劳模精神的深刻诠释,亦是他转型之路上勇毅前行、永不言弃的真实写照。
从服务型向技术型转变,他坚持赋能行业
2010年世博会圆满落幕后,吴文巍敏锐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遇到了瓶颈,很难再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如果想在职业道路上更进一步,需要从自身技术能力上实现突破。若技术达不到相应的高度,是难以赋能客户和行业的。”吴文巍满怀信心,坚定道:“首先,我要搞懂它。”
从窗口服务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并非易事。吴文巍从未退缩,他白天上班,晚上争分夺秒,徜徉于知识的浩瀚海洋。基于中国电信自有的网上大学平台,吴文巍从海量的前沿课程中汲取养分;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课程及行业论坛,力求将信息技术研究透彻,为企业和行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
“我特别感谢上海这片创新的热土。上海浓厚的创新氛围和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让我有机会能接触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各类顶级盛会,结识到行业最前沿的专家以及志同道合的伙伴。企业领导也很支持我,创造了包括轮岗等便利,让我得以接触并参与到许多重大项目中。”吴文巍清晰记得,转型后获得的第一本专业证书是通信业务师,这份荣誉成为他持续奋进、勇攀高峰的底气。
2011年,作为上海市总工会首批20家劳模工作室之一,吴文巍拥有了专属创新平台载体——吴文巍劳模工作室,这也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的体制机制非常灵活,除了内部的信息技术创新,我们也对外开放,如劳模助企行、劳模进校园等。如果有学生对技术感兴趣,我们也热忱欢迎他们加入,因为每个颠覆性创新都萌芽于少年的热忱。”
在劳模工作室,吴文巍可以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和课题,这里类似企业内部孵化器或科创苗圃,为创新梦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上海市总工会建立的劳模工匠群,则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在这一平台,吴文巍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切磋,各个工作室之间也能携手创新,共同探索未知领域,攻克技术难题。
十年研发,只为源头“活水”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文巍首次得知“高原冬季供水”这一世界性难题。
“当时,对口的援藏干部在办理业务时,随口问道:‘你们做智慧城市,能不能想办法解决高原冬季供水问题?’”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吴文巍却放在了心里,第一时间着手开展调研工作。
那么,当地冬季供水究竟存在哪些棘手的问题?
“冷。”吴文巍调查后发现,西藏的日喀则距离上海约5千公里,最高海拔5000多米,冬季异常寒冷。在这样的环境下,供水管道最后一公里的用水常常会被冻住,并且冰冻期往往长达6个月以上。传统的“保暖”或者“加热”两种方式,在高原地区根本行不通。
“‘保暖’要考虑当地强烈的紫外线和肆虐的风沙;‘加热’则需要大量耗能,均无法满足当地实际需求。”吴文巍回忆道,经过一番思索,他萌生出了一个新想法:能不能换一个思路,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水‘动’起来?
让水“动”起来的关键在于要有动力。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动”,效果自然最好,但是耗能高。如何找到平衡点,以适中的速度、最低的耗能来流动?
“这需要借助我们电信的物联网技术参数,通过天翼云来驱动算法。当水即将达到冰冻状态时,用最小的动力让它‘动’起来,水就不会结冻了。”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2019年测试方案成型并试点,2020年成功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计算和算法部署均在上海的云端完成。天翼云将上海和西藏两地紧紧相连,这一技术正是中国电信首创,吴文巍团队研发的“智云供水”系统,也是全球首创的高原智能供水全套中国方案。
10年间,吴文巍多次进藏。受访者供图
10年间8次进藏,吴文巍团队几乎经历了所有的高原自然灾害,九死一生。“使命在肩,激励并改变着我们,不计付出、不计报酬,一定要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一定要为解决这一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这份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着吴文巍即使在“心里没底”时,也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如今,零下50度,也能用上“活水”。吴文巍团队已经成功为几千户高原居民解决供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一技术保护了雪域生态,在极端天气下,一天电费仅0.3度,费用可忽略不计,完全能够实现24小时随取随用。”
“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纳入‘十五五规划’,持续推动高原地区的供水优化中,为新疆等地类似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技术能够扬帆出海,用中国方案解决世界供水难题。”吴文巍透露,“智能供水”方案,未来还将为南极科考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抓住窗口期,开创科创服务新模式
“中国电信作为一家央企,拥有诸多技术分享渠道和行业生态伙伴。”吴文巍是上海电信生态经理、高级经济师。其中,生态经理中的“生态”二字,涵盖了行业生态与技术生态双重含义。“只要与主业协同相关,我都需要积极推动创新与合作。”
以医疗领域为例,为更好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上海电信结合大模型能力及数字影像底座,创新推出了“智云医生”系统。所有影像、消化、肿瘤、神经内科等优势学科,都集纳在一个小黑盒子里,背后是强大算法的支撑。“基层医疗机构只要装上机器、插根网线,就能与上海大医院互联互通,进行远程诊疗或规范化培训,未来可以介入大量AI诊断,形成人机协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据悉,上海电信如今已经对接2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为健康医疗行业赋能。
在工作中,他更多关注急难险重与衣食住行项目领域,开创了科创型服务新模式。这一模式具备“五高”特征,即高产业带动、高行业引领、高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用户满意,并聚焦这五个方面发力。他将劳模工作室定位为“前沿探索场”,致力于差异化、高附加值的创新工作,在从0到1的原始性突破中投入更多精力、发挥更多智慧。
“当下正是难得的机遇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不断涌现,成为行业中的变量和难点,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突破空间。”吴文巍表示,在这一关键的时间窗口,一方面要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迭代速度,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将自身技艺往更高层次推进,使其具备新质生产力属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33岁,毅然转型,48岁开花结果。吴文巍用15年如一日的拼搏与奋斗,证明了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能跨越重重障碍,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